《周禮》曰:“知者創(chuàng)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而求實之道,則如梁啟超先生所言:“且有一興作,而一切工料。一切匠作,無不仰給之于彼,彼之士民得以養(yǎng)焉。”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諸多優(yōu)秀之處,唯獨“精”“雅”二字:“精”——構件物料的高度技巧、“雅”——不同建筑的獨特韻味。“精”“雅”也是傳統(tǒng)建筑營造能走在正確道路上的標尺所在。也正因為此,將這本冊子喚作《匠作》,是因為真正掌握建造技藝的是那些畢生從事建造工作,而姓名和事跡卻未見于記載的匠工們。有人說:“傳統(tǒng)好像一條路,每一次回頭,都會看到我們從什么地方出發(fā),打算往什么方向走下去。”這條路,我們當然堅持走下去,也與諸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