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前言
第1章概述
1.1背景與發(fā)展動態(tài)
1.1.1城市更新的發(fā)展
1.1.2上海里弄的發(fā)展歷程
1.1.3非保護類里弄街坊的更新訴求
1.1.4活化更新的必然趨勢
1.1.5非保護類里弄街坊活化更新的意義與價值
1.2國內外理論與實踐
1.2.1國內理論與實踐動態(tài)
1.2.2國外理論與實踐動態(tài)
1.2.3國內外文獻分布分析
1.2.4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綜述
1.3主要內容與基本方法
1.3.1主要內容
1.3.2基本方法
第2章上海風貌保護區(qū)非保護類里弄的活化更新
2.1上海風貌保護區(qū)的歷史沿革
2.1.1上海風貌保護區(qū)的初步建立
2.1.2上海風貌保護區(qū)制度的發(fā)展
2.1.3上海風貌保護區(qū)制度的逐步完善
2.2上海風貌保護區(qū)非保護類里弄概況
2.2.1上海風貌保護區(qū)非保護類里弄的特點
2.2.2上海風貌保護區(qū)非保護類里弄的分布
2.2.3上海風貌保護區(qū)非保護類里弄的現狀
2.3里弄活化更新的興起
2.3.1政策支持與多元化的更新模式
2.3.2“行走上海”——社區(qū)空間更新
2.3.3城事設計節(jié)
2.3.4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
2.3.5非保護類里弄活化更新模式
2.4上海風貌保護區(qū)非保護類里弄活化更新現狀與反思
2.4.1街區(qū)民生基礎設施有待改善
2.4.2公共空間與社區(qū)空間品質有待提升
2.4.3人文歷史資源的利用有待加強
2.5非保護類里弄活化更新的新視野
第3章上海風貌保護區(qū)里弄人文歷史的認知與傳承
3.1上海風貌保護區(qū)里弄人文歷史的特色與構成要素
3.1.1上海風貌保護區(qū)的人文歷史特色
3.1.2上海風貌保護區(qū)里弄的物質空間特色與構成要素
3.1.3上海風貌保護區(qū)里弄的非物質特色與構成要素
3.2上海風貌保護區(qū)里弄人文歷史的記憶與認知
3.2.1人文歷史的記憶與認知
3.2.2人文歷史記憶與認知的特征
3.2.3人文歷史記憶與認知的調研和測評
3.3上海風貌保護區(qū)里弄人文歷史的展示與傳承
3.3.1里弄活化更新與傳承的文化效力
3.3.2里弄人文歷史記憶促進城市文脈傳承
3.3.3里弄活化更新助力城市文化品牌構建
第4章非保護類里弄活化更新的系統(tǒng)構成與評價
4.1非保護類里弄活化更新的評價方法
4.1.1評價指標選取原則
4.1.2層次分析法(AHP)
4.1.3模糊評價層次分析法
4.2非保護類里弄活化更新的評價體系構建
4.2.1層次框架構建
4.2.2評價指標集確立
4.2.3數據收集過程
4.3活化更新評價結果及分析
4.3.1數據計算過程
4.3.2活化更新評價結果分析
第5章非保護類里弄活化更新路徑與反思
5.1非保護類里弄活化更新的多元化路徑
5.1.1居民自發(fā)推進
5.1.2單一主體主導推進
5.1.3多元主體參與共同推進
5.2巷弄空間活化更新路徑
5.2.1合理安排室外公共活動空間
5.2.2增強巷弄的空間豐富度和序列感
5.2.3提升巷弄空間的舒適度
5.3里弄景觀綠化活化更新路徑
5.3.1提升巷弄綠植覆蓋率和多樣性
5.3.2設置系列化的多級導視系統(tǒng)
5.3.3增設必要的休息和休閑設施
5.4里弄建筑特征活化更新路徑
5.4.1保留原有里弄建筑立面特征
5.4.2調整里弄內部空間格局
5.4.3內部增設必要的交通空間
5.5里弄空間格局活化更新路徑
5.5.1保證交通順暢
5.5.2巷弄肌理的原真性保護
5.5.3擁有便捷的出入口后記附錄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