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全面綜述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基于1987—2016年氣候數據,首先采用氣候傾向率和Mann-Kendell氣候突□檢驗等氣候統(tǒng)計學方法,分析了1987—2016年浙江氣溫、降水量和日照三大氣候要素的□化特征;然后運用H-P濾波分析技術,將浙江水稻(早稻和中晚稻)、小麥、玉米、大麥、大豆、薯類和油菜等8種主要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分解為趨勢單產和氣候單產,并根據相對氣候產量、平均減產率和減產□異系數等指標分析氣候□化對浙江主要農作物生產波動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基于1996—2015年浙江省73個縣(自治縣、區(qū)、市)的農業(yè)投入產出數據和17個地面氣象觀測站的氣候數據,采用空間計量經濟學模型構建方法,構建了包含氣候要素、社會經濟要素和生產投入要素的空間誤差面板模型,實證分析氣溫、降水和日照等氣候因素□化以及極端高溫(低溫)和極端降水等極端氣候事件對浙江8種主要農作物生產的邊際影響。并進一步基于全要素生產率理論,運用DEA-Malmquist方法,在考慮氣候要素□化的情況下實證估計了浙江農業(yè)全要素生產率及其技術進步指數、技術效率和規(guī)模效率,并與不考慮氣候要素□化情況下的浙江農業(yè)全要素生產率進行對比分析,以反映氣候□化對浙江農業(yè)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基于上述實證研究結果,本書進一步提出對浙江農業(yè)應對氣候□化的相關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