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地域文化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策研究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策研究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策研究

定 價:¥72.00

作 者: 朱剛 著
出版社: 學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7766264 出版時間: 2023-04-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作者近年來在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領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作者作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目前國內唯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師,同時也是該組織的認證NGO中國民俗學會在2015-2017評審周期擔任審查機構成員期間的辯論代表,在過去十多年中深入參與了國際和國內層面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評審工作。在實踐的基礎上,作為非遺領域的研究人員,作者主要關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保護實踐的演進過程,并持續(xù)跟蹤了該組織晚近十多年來在非遺領域的各種發(fā)展變化。作者認為,非遺保護在本質上應屬于一種文化政策實踐。既有的非遺學理研究與實踐層面存在一定區(qū)隔,這既妨礙了學術研究應用于實踐的潛力,同時也存在學術話語在當前的非遺熱潮中被進一步邊緣化的風險。為了彌合學術與實踐之間的裂隙,一種可行且必要的做法就是將國際非遺政策及實踐的演進史研究納入非遺學術史研究的視野,以此建構一種全新的話語形式,搭建研究者和實踐者之間的互動平臺或基礎。有鑒于此,本書匯集了10篇關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保護的概念、歷史及趨勢研究的專題研究成果,試圖為國內非遺從業(yè)人員更好地理解非遺提供一種兼具歷時性和共時性的知識譜系。目錄序言一、 社區(qū)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核心概念二、 文化空間:從時空維度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三、 歷史鉤沉:從馬拉喀什會議到《“代表作”計劃》四、 事件考述:以《建議案》和《“代表作”計劃》為中心的考察五、 政策研究:以審查機構為中心的回顧與分析六、 重要動向:由越南富壽省唱春項目轉移引發(fā)的思考七、 批判視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批判遺產研究八、 國際合作:“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九、 未來趨勢:以2003年《公約》名錄機制全球反思專家會為中心的考察十、 革舊立新: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機制的發(fā)展方向

作者簡介

暫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策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社區(qū)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核心原則 1一、社區(qū):概念之學術史要略 5二、社區(qū)參與的發(fā)展歷程和理論來源 10三、社區(qū)參與原則的確立及其實踐 15四、余論:社區(qū)界定與遺產保護的難度及其他 21第二章 文化空間:從時空維度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 25一、文化空間的基本含義 28二、石寶山歌會的文化內涵 31三、石寶山歌會的時間維度分析 33四、石寶山歌會的空間維度分析 40第三章 國際合作:“一帶一路”倡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49一、“一帶一路”倡議與非遺保護的內在聯(lián)系 53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非遺保護:以多國聯(lián)合申報為例 56三、多國聯(lián)合申報的挑戰(zhàn):沙士木卡姆音樂項目的啟示 60四、余論 64第四章 事件考述:以《建議案》和《“代表作”計劃》為中心 67一、《建議案》:里程碑事件及其奠基性意義 71二、 《“宣布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計劃》:承前啟后的實驗性方案 77三、馬拉喀什會議:事件迭進中的地方性與個人性 82四、余論:在地方性和全球性之間反思遺產化進程 86第五章 歷史鉤沉:從馬拉喀什會議到《“代表作”計劃》的演進線索 89一、從1989 年《建議案》到1997 年《“代表作”計劃》的演進線索 92二、胡安·戈伊蒂索洛的倡議 94三、馬克·鄧赫茲的項目設計 96四、馬拉喀什會議的歷史地位 100第六章 政策考察:以審查機構為中心的回顧、分析 105一、國際非遺保護的政策背景 110二、《“代表作”計劃》與《公約》“特設咨詢機構”的濫觴 115三、發(fā)展軌跡:從附屬機構、咨詢機構到審查機構 118四、審查機構的運作機制及其演進中的對話進程 125第七章 重要動向:由越南“富壽省唱春”項目轉移引發(fā)的思考 135一、越南“富壽省唱春”項目簡介 138二、名錄轉入的文本依據 142三、“富壽唱春”轉入代表作名錄的基本過程 146四、觀察及總結 149第八章 反思求變:以《公約》名錄列入機制全球反思專家會為中心的考察 155一、規(guī)章制度 160二、歷史背景 162三、現實基礎 167四、內部觀察 174五、結語 182第九章 最新進展:對《公約》名錄列入機制改革趨勢的考察 185一、2003 年《公約》名錄列入機制全球反思進程 189二、開放性政府間工作組會議:程序的可操作化 191三、從委員會常會到締約國大會:最終方案 198四、余論 207第十章 批判視域: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批判遺產研究 211一、批判遺產研究的歷史前提 216二、批判遺產研究的現實語境 220三、非遺(民俗)與遺產保護 226四、批判遺產研究的確立及學術史建構 233參考文獻 241一、中文文獻 241二、英文文獻 257后 記 26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