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展/時代的聲光——記張暉和張暉獎學金(代序)
陳建華/論“國粹”與“香艷”——民國初年南社與抒情文學傳統(tǒng)的發(fā)現與重構
陳國球/由《唐詩解》到《匯編唐詩十集》:論唐汝詢的唐詩選學
張宏生/詞學反思與強勢選擇——馬洪的歷史命運與朱彝尊的尊體策略
張伯偉/重審中國的“文學”概念
蔣 寅/情景交融與古典詩歌意象化表現方式的成立
王達敏/論桐城派的現代轉型
嚴志雄/晚明竟陵派鐘惺、徐波交游詩文匯次
彭玉平/王國維《壬子三詩》稿本考論
胡曉真/《桃花扇》西游記——從《容美紀游》看明清之際西南土司的認同政治與文化經營
徐雁平/俞樾晚年詩作與過渡時代的文學感知
劉 寧/屬辭比事:判例法與《春秋》義例學
吳盛青/落葉哀蟬曲:珍妃之死、香草美人、家國之喻
張 劍/沈尹默《寺字韻唱和詩》的文獻學視角
沙先一/從《雙笠圖》到《孤笠圖》:論周濟、湯貽汾之交誼及其詞史意義
楊 早、凌云嵐/當時事進入新戲——《孽海波瀾》與北京濟良所
傅宇斌/龍榆生與現代詞學目錄學的建立
維 舟/舊而能新:女詩人施淑儀的世界
龔 敏/論劉峻《自序》及其在駢文史上的回響
閔 豐/“深美閎約”:張惠言的詞學典范理論及意義
李 芳/新見戈載《翠薇花館詞》三十四卷本考釋
陸 胤/曾國藩的讀書功程與詩文聲調之學的內化
倪春軍/詞體革命:創(chuàng)作思路與理論建構
附錄
曾 誠/可敬的小書——張暉和《帝國的流亡》
張 霖/張暉讀書生活散記
張 霖/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