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中期,武漢大學的校園詩人李少君、陳勇、紅燭等人一起創(chuàng)立了“珞珈詩派”。本是一群文學青年的詩興之舉,不想這一詩歌傳統(tǒng)被一屆又一屆武大學子延續(xù)下來,在珞珈山水間不斷孕育出充滿靈性的詩句。在珞珈山上成長起來的詩人們自覺秉承了20世紀20年代末國立武漢大學首任文學院院長聞一多先生等一批國學大師的詩學與美學傳統(tǒng),以自由包容的思想和詩意生活為底蘊,逐步成長為一個以高校為活動中心的代表性詩歌流派?!剁箸煸娕伞返谝惠嬍珍浟送跫倚?、邱華棟、李少君、車延高、陳勇、汪劍釗、閻志、黃斌、洪燭、李建春等人的作品?!剁箸煸娕伞返诙嬘衫钌倬㈥愖鳚骶?,共10冊。由10位畢業(yè)于武漢大學青年詩人的作品集構成。這些85后、90后詩人是珞珈文脈的延續(xù),也為珞珈詩派帶來了新的氣象。他們的作品鋒利、睿智,具有開闊的視野又保持了溫潤的人文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