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逃學、躁動不安、抑郁焦慮、自殘自傷、身份危機......青少年期問題為何層出不窮?青少年內心到底發(fā)生著什么?青少年期是怎樣的一個時期?如何能更順利地渡過?對于這些問題,在倫敦塔維斯托克臨床中心青少年部工作的40多年里,兒童精神分析師瑪戈·沃德爾形成了自己的答案。在《青少年期的內在故事》中,她描述道:青少年身處一個邊緣位置,夾在兩種狀態(tài)之間——“不再是兒童,但也還不是成年人; 早前的身份感消失了,但新的還沒有形成”。青少年期實際上不是一個狀態(tài),而是一個過程:一個需要修通內分泌、軀體、心理、神經系統(tǒng)的變化,完成“蛻變”的發(fā)展過程。沃德爾運用在精神分析和文學領域的深厚積累,從精神分析理論、臨床實踐和文學作品三個維度切入,以一種貼近經驗的方式描繪出一個立體、鮮活而有質感的青少年的內在世界。她告訴我們,成長不易,長大成人的過程不是隨著時間流逝自然發(fā)生,而是需要從真實的體驗中學習,處理內在沖突,面對不可避免的分離并進行哀悼,然后在探索和思考中往前邁進。她從多年的臨床經驗中提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深度剖析青少年容易陷入的困境及相關內在因素,供父母、專業(yè)工作者乃至其他所有對青少年的心智狀態(tài)感興趣的讀者細細思考和體會,從而了解如何更好地陪伴青少年建立和確認自我、走向更開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