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宋朝歷史通俗讀物,講述了發(fā)生于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的宋金蒙三國紛爭。1234年,持續(xù)了二十六年的金蒙之戰(zhàn)迎來了終局。正月初十,蒙古和南宋聯(lián)手攻克金哀宗困守的蔡州城,金朝至此滅亡。對于蒙古來說,他們終于報了俺巴孩汗被金熙宗釘死在木驢之上的血海深仇。五年前,成吉思汗在西夏滅亡前夕去世,窩闊臺繼承了其汗位,完成了成吉思汗滅金的遺愿,并以跳躍式的步伐完成了國家的制度化和封建化。隨后,蒙古整合力量準備著手經營金朝故地,殘存的金朝勢力仍然盤踞在陜西二十余個府州。南宋也終于得以一雪“靖康之恥”,金朝的覆滅對南宋軍民無疑是莫大的鼓舞,也似乎是一個“中原機會”。南宋開始準備北伐,然而朝廷內部的聲音卻一如往常分裂,是戰(zhàn)是和,讓人莫衷一是。意氣風發(fā)的宋理宗一錘定音,決心出兵北伐,收復三京(洛陽、開封、應天)。對于南宋、蒙古而言,滅金不僅是一場復仇行動,而且將帶來整個東亞格局的劇變。這必定是一場影響宋金蒙三國政局、命運的歷史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