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中國醫(yī)學中國實用刺血療法(第二版)

中國實用刺血療法(第二版)

中國實用刺血療法(第二版)

定 價:¥59.00

作 者: 朱煒 王杰 譚德福
出版社: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23510728 出版時間: 2024-01-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第一版 內容提要《中國實用刺血療法》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紹刺血療法的起源、發(fā)展、理論依據、治療原則及其特點、功用、工具、方法和注意事項;第二章介紹各種刺血穴位的取穴方法、操作要領和主治功用;第三章以現代醫(yī)學病名為綱,結合中醫(yī)學辨證思想,分科介紹臨床適宜刺血治療的疾病110余種,并附有典型驗案及資料摘錄;第四章綜述國內、外有關刺血療法作用原理的研究及其應用概況。 《中國實用刺血療法》(第二版)共分五章:第一章全面介紹中醫(yī)刺血療法的起源、發(fā)展和中國少數民族醫(yī)學中的刺血療法;第二章系統(tǒng)介紹了刺血療法的理論依據和基本原則,刺血療法的特點及作用機制,刺血療法的取穴特點及配穴原則,刺血的常用器具及操作方法,刺血的術前準備及出血量選擇,刺血的注意事項及禁忌,以及其術后處理;第三章介紹了150余個常用刺血穴位的部位、功效與主治;第四章介紹了156種臨床各科疾病刺血治療的取穴部位和操作方法,并附文獻摘錄和(或)典型案例;第五章介紹了10余年來中國刺血療法作用原理的研究進展與展望,世界傳統(tǒng)醫(yī)學中刺血療法的起源與發(fā)展,其中重點講述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的刺血療法特色及對東亞醫(yī)學的影響。本書適合廣大中醫(yī)臨床工作者和刺血療法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實用刺血療法(第二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jié) 中醫(yī)刺血療法的起源 1
第二節(jié) 中醫(yī)刺血療法的發(fā)展 2
一、理論奠基階段(戰(zhàn)國—三國時期) 2
二、經驗積累階段(晉—唐時期) 3
三、創(chuàng)新提高階段(宋—元時期) 5
四、成就突出階段(明—清時期) 7
五、快速發(fā)展階段(近現代) 9
第三節(jié) 中國少數民族醫(yī)學中的刺血療法 12
一、藏醫(yī)刺血療法 12
二、蒙醫(yī)刺血療法 12
三、維吾爾醫(yī)刺血療法 13
四、哈薩克醫(yī)刺血療法 13
五、回醫(yī)刺血療法 14
六、壯醫(yī)刺血療法 14
七、土家醫(yī)刺血療法 14
八、苗醫(yī)刺血療法 14
第二章 刺血療法基礎16
第一節(jié) 刺血療法的理論依據和基本原則 16
一、刺血療法的理論依據 16
二、刺血療法的基本原則 17
第二節(jié) 刺血療法的特點及作用機制 18
一、刺血療法的特點 18
二、刺血療法的作用機制 19
 
2
第三節(jié) 刺血療法的取穴特點及配穴原則 20
一、刺血療法的取穴特點 20
二、刺血療法的配穴原則 22
第四節(jié) 刺血療法常用器具及操作方法 23
一、刺血療法常用器具 24
二、刺血療法操作方法 28
第五節(jié) 刺血療法術前準備及出血量選擇 32
一、刺血療法術前準備 32
二、刺血療法出血量選擇 32
第六節(jié) 刺血療法的注意事項及禁忌 34
一、刺血療法的注意事項 34
二、刺血療法的禁忌 36
第七節(jié) 刺血療法的術后處理 37
一、刺血療法術后一般處理 37
二、刺血療法常見不良反應及處理 38
第三章 常用刺血穴位及部位39
第一節(jié) 常用腧穴 39
一、頭面部腧穴 39
二、上肢部腧穴 46
三、胸腹部腧穴 53
四、背腰部腧穴 55
五、下肢部腧穴 60
第二節(jié) 耳穴 67
一、分布 67
二、操作方法 67
三、臨床應用舉例 68
第三節(jié) 阿是穴、反應點 70
一、分布 70
二、操作方法 70
三、臨床應用舉例 70
第四節(jié) 淺表靜脈(絡脈) 71
一、分布 71
 
3
二、操作方法 71
三、臨床應用舉例 71
第四章 刺血療法的臨床應用72
第一節(jié) 內科病 72
一、上呼吸道感染 72
二、支氣管炎 75
三、支氣管哮喘 76
四、肺源性心臟病 78
五、高血壓 79
六、冠心病 80
七、艾森曼格綜合征 82
八、胃炎 82
九、膽汁反流性胃炎 84
十、消化性潰瘍 85
十一、急性胃腸炎 86
十二、膽汁淤積型肝炎 87
十三、乳糜尿 87
十四、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88
十五、過敏性紫癜腎炎 89
十六、甲狀腺相關性眼病 90
十七、亞急性甲狀腺炎 91
十八、血脂異常 92
十九、類風濕關節(jié)炎 94
二十、雷諾病 95
二十一、成人斯蒂爾病 96
二十二、系統(tǒng)性硬化癥 97
二十三、痛風 98
二十四、血色病 100
二十五、慢性疲勞綜合征 102
二十六、不安腿綜合征 103
二十七、精神分裂癥 104
二十八、躁狂癥 105
 
二十九、抑郁癥 106
三十、廣泛性焦慮障礙 107
三十一、睡眠障礙 109
三十二、一氧化碳中毒 110
三十三、中暑 111
第二節(jié) 神經科病 113
一、三叉神經痛 113
二、面神經麻痹 114
三、枕大神經痛 116
四、肋間神經痛 117
五、股外側皮神經炎 118
六、坐骨神經痛 119
七、多發(fā)性神經根炎 121
八、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 122
九、紅斑性肢痛癥 124
十、神經性耳鳴 125
十一、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126
十二、中風后遺癥 126
十三、假性延髓麻痹 128
十四、帕金森病 129
十五、肝豆狀核變性 131
十六、癲癇 132
十七、血管性癡呆 134
十八、外傷性截癱 135
十九、偏頭痛 136
二十、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 137
二十一、頸源性眩暈 139
第三節(jié) 外科病 140
一、癤 140
二、丹毒 141
三、急性淋巴管炎 142
四、毒蛇咬傷 143
五、毒蟲咬蜇傷 144
 
六、甲狀腺囊腫 146
七、急性乳腺炎 147
八、乳腺增生 148
九、急性闌尾炎 149
十、膽囊炎 150
十一、痔 151
十二、腎絞痛 152
十三、前列腺炎 153
十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154
十五、下肢靜脈曲張 156
十六、下肢慢性潰瘍 157
十七、斷指再植(術后) 158
第四節(jié) 骨傷科病 159
一、頸椎病 159
二、落枕 161
三、肩周炎 163
四、肱骨外上髁炎 164
五、腰椎間盤突出癥 165
六、腰椎椎管狹窄癥 167
七、腰背肌筋膜炎 168
八、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 169
九、梨狀肌綜合征 170
十、臀上皮神經炎 171
十一、急性腰扭傷 172
十二、股骨頭壞死 174
十三、強直性脊柱炎 175
十四、增生性脊柱炎 176
十五、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 177
十六、膝關節(jié)創(chuàng)傷性滑膜炎 178
十七、膝關節(jié)側副韌帶損傷 179
十八、踝關節(jié)扭傷 180
十九、腕管綜合征 181
二十、跟痛癥 182
 
二十一、軟組織損傷 183
二十二、肌纖維組織炎 184
第五節(jié) 婦產科病 186
一、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186
二、痛經 187
三、經前期綜合征 188
四、圍絕經期綜合征 190
五、盆腔炎 191
六、妊娠劇吐 192
七、產后尿潴留 193
八、不孕癥 194
第六節(jié) 兒科病 195
一、小兒急性支氣管炎 195
二、小兒肺炎 196
三、小兒支氣管哮喘 197
四、小兒腹瀉 199
五、抽動障礙 200
六、過敏性紫癜 201
七、蛋白質-能量營養(yǎng)不良 202
八、手足口病 203
九、流行性腮腺炎 204
十、皰疹性咽峽炎 205
十一、小兒發(fā)熱 206
十二、小兒驚風 207
十三、小兒夜啼 208
第七節(jié) 五官科病 209
一、瞼腺炎 209
二、瞼板腺囊腫 210
三、干眼癥 211
四、急性細菌性結膜炎 212
五、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213
六、原發(fā)性青光眼 214
七、電光性眼炎 215
 
八、中耳炎 216
九、內耳眩暈 217
十、突發(fā)性耳聾 218
十一、鼻炎 220
十二、鼻竇炎 221
十三、鼻出血 223
十四、急性咽炎 224
十五、慢性咽炎 225
十六、扁桃體炎 226
十七、咽異感癥 227
十八、喉炎 228
十九、牙周炎 230
二十、冠周炎 231
二十一、復發(fā)性口腔潰瘍 231
二十二、灼口綜合征 233
第八節(jié) 皮膚科病 234
一、單純皰疹 234
二、帶狀皰疹 235
三、扁平疣 237
四、足癬 238
五、凍瘡 239
六、雞眼 240
七、慢性單純性苔蘚 241
八、濕疹 242
九、蕁麻疹 244
十、瘙癢癥 246
十一、銀屑病 247
十二、玫瑰糠疹 248
十三、脂溢性皮炎 250
十四、尋常痤瘡 251
十五、玫瑰痤瘡 252
十六、斑禿 253
十七、黃褐斑 255
 
十八、白癜風 256
十九、激素依賴性皮炎 257
第五章 附篇259
第一節(jié) 刺血療法作用原理的現代研究進展與展望 259
一、刺血療法對血液循環(huán)的影響 259
二、刺血療法對代謝紊亂的影響 262
三、刺血療法對神經功能的影響 263
四、刺血療法對缺血性腦損傷的影響 263
五、刺血療法對免疫調節(jié)的影響 264
六、刺血療法對抗炎因子的影響 264
七、刺血療法對疼痛介質的影響 265
八、刺血對神經-內分泌調節(jié)的影響 266
九、刺血療法對逆轉肝纖維化的影響 266
十、刺血療法對改善抑郁狀態(tài)的影響 267
十一、思考與展望 267
第二節(jié) 世界傳統(tǒng)醫(yī)學中刺血療法的起源與發(fā)展 268
一、古希臘羅馬醫(yī)學為代表的歐洲傳統(tǒng)醫(yī)學中的刺血療法特色 269
二、印度阿育吠陀醫(yī)學中的刺血療法特色 271
三、瑪雅醫(yī)學中的刺血療法特色 272
四、阿拉伯-伊斯蘭傳統(tǒng)醫(yī)學中的刺血療法特色 273
五、波斯傳統(tǒng)醫(yī)學中的刺血療法特色 274
六、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的刺血療法特色及對東亞醫(yī)學的影響 274
七、小結與展望 277
主要參考文獻 279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