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社會學文學、語言與大眾政治:1930年代的文藝大眾化運動考論

文學、語言與大眾政治:1930年代的文藝大眾化運動考論

文學、語言與大眾政治:1930年代的文藝大眾化運動考論

定 價:¥128.00

作 者: 齊曉紅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22818696 出版時間: 2023-11-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討論中國1930年代的“文藝大眾化”運動需要重新思考幾個問題,即文學是什么和大眾是誰?如果不重新思考這些問題就無法理解文藝大眾化運動的發(fā)生以及演變,并且也容易把文藝大眾化的特殊內涵泛化為一般的如何使文藝普及于大眾以及如何將大眾提高到能接受文藝的程度的問題。文學和語言都不是一個有著固定標準的客觀存在,對它們是什么的認識和當時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有關,大眾也不是一個有著固定所指的詞匯,而是具有其歷史階段上的意味的。對大眾的認識必須放到一個“關系”性的體系中來認識。作為1930年代的兩種文藝類型——民族主義文學和左翼文學雙方所分別堅持的民族和階級的立場互相對立,但是又互相涵蓋。本書與已有的研究中將現代文學中的“大眾文學”只放在左翼文學敘述的框架之內評價其得失的做法不同,而是將大眾與文學、語言的關系放在一個歷史互動的“關系”性體系中來敘述。就研究方法而言,避免以往研究中存在著的非此即彼的二分法的思維模式,比如文學/政治、知識分子/大眾等之間的關系也許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需要用歷史和理論相結合的方法去強調運動發(fā)起的契機并在具體的社會關系中來討論問題。

作者簡介

  齊曉紅,山東高密人。清華大學文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后。2008-2009年美國紐約大學訪問學者?,F供職于中國現代文學館,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文學、文化思想史。曾在《文學評論》《清華大學學報》《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刊物發(fā)表多篇文章,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2013年獲第二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

圖書目錄

緒論“大眾”的時代
第一章“大眾”與作為運動的“文藝大眾化”
第一節(jié)大眾的時代:“大眾”釋義
第二節(jié)“大眾”的興起與“民眾文學”的討論
第三節(jié)“大眾文藝”與《大眾文藝》
第四節(jié)作為一種運動的文藝大眾化
第二章“大眾”與“文學”敘述的政治學
第一節(jié)“大眾”是誰——“關系”中的大眾
第二節(jié)民族還是階級——對抗中的大眾敘述
第三節(jié)“我們”是誰——大眾與知識分子敘述的政治學
第四節(jié)當文學遇到大眾:重新定義“文學”
第五節(jié)“大眾文藝的廣大運動”與“文化革命”的整體性
第三章大眾與語言:作為“斗爭之場”的大眾語運動
第一節(jié)大眾語運動的發(fā)生及其規(guī)定性
第二節(jié)“現代中國普通話”與大眾語的標準問題
第三節(jié)大眾語、國語與拉丁化運動
第四節(jié)大眾語與聲音中心主義——由“別字”討論說開去
第五節(jié)“大眾語”=“大眾”的語言嗎——語言、社會和階級斗爭
第四章藝術的政治化:基于左翼文藝文本的考察
第一節(jié)階級敘事和民族敘事的困境
第二節(jié)一種階級的和國際主義的視角:《水》及其他
第三節(jié)“哀怨”的政治:《麗莎的哀怨》
第四節(jié)作為“新興文學”的《南北極》
第五章民族主義文藝的戰(zhàn)爭美學
第一節(jié)《民族主義文藝運動宣言》及其背后
第二節(jié)民族主義主題的自我解構:《隴海線上》
第三節(jié)黃種民族主義與中東路事件:《黃人之血》與《國門之戰(zhàn)》
第四節(jié)民族主義文藝的非典型樣本:《大上海的毀滅》
結論大眾的嬗變——以“兩個口號”的論爭為節(jié)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