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宋代龍岡書院”主要以書院文化為中心,探討陳祥道、陳旸少年讀書事跡與學術成就,并結合書院教育、書院祭祀文化進行論述,力求揭示“二陳”學術文化與書院禮樂文化關系。第二章“朱熹與梅溪書院”涉及朱熹在福州行跡、朱子閩清題刻、閩清籍朱門弟子和相關傳說故事等,并期從中推求朱熹學說對閩清的影響。文泉書院是福州著名書院,故本書第三章“文泉書院的前世今生”側重于對文泉書院的研究,在所掌握資料基礎上,分為崇文書院建立、文泉書院教育思想初探、文泉書院山長、文泉書院歷史沿革四個板塊,以敘述該書院歷史與文化。第四章“書院拾零”中,鹿坂書院篇主要探討環(huán)境與書院、家族與書院的關系;文筆書院篇通過存世《文筆書院記》與文筆書院講學者鄢韶成生平事跡,解說書院歷史;云龍書院今演變?yōu)榻鹕硨W校,可惜該書院史料稀少。由是之故,將三書院合為一章,此亦篇名“拾零”由來。學界把外國人興辦的學校稱為教會書院,以區(qū)別于本土傳統(tǒng)書院,第五章“黃乃裳與教會書院”主要利用黃乃裳研究論文及有關教會學校著述,并結合清季書院發(fā)展史,對黃乃裳教育事跡及思想作簡要介紹。觀照一個地方歷史不應局限于本地,當以宏觀視角切入。在“書院名人軼事”章,鉤沉、整理相關資料,其中包括閩清書院人物、閩清人與書院教育、閩清私塾人物等內容,以盡可能使閩清書院歷史文化更加完整。私塾、文廟與書院尤有關聯(lián),故特設一章,淺論私塾、文廟與書院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