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交響曲、協(xié)奏曲等音樂作品的構成,充分體現了人類思維的理性力量,中國古代音樂,如古琴、琵琶音樂等,則讓人感IJ更具有音樂情感的直觀性。作品的音樂有感而發(fā),觸景生情,借題發(fā)揮,直抒胸臆。這部作品的音樂構成受到了這樣的雙重影響。具體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一次北京西部山區(qū)的休閑之旅。進入峰巒疊翠的山林,雄渾蒼勁的古木撲面,漫天枝葉隨風搖曳,夾雜著瀑布般持續(xù)傾瀉的蟲鳴鳥語。慢慢進入山高林深處,幾聲悠長的清磬搖空而來,縷縷熏香繚繞處是中國歷史上大的佛教傳戒圣地戒臺寺,寺院中一處門匾上雕刻著“蓮界香林”。因為偏愛就選取了其中三個字“林香界”作為作品標題,既有一定的隨意性,也表達了我在音樂創(chuàng)作觀念上的一個側面。在音樂意象有感而生的過程中,找到音樂材料的組成方法,以其表達直觀感受。在具體音樂方面,作品以協(xié)奏曲的概念在聲音色彩與力度層面鋪陳樂思,雖然與傳統(tǒng)協(xié)奏曲體裁的構成相去甚遠,但是卻因此有了更為獨立的藝術特點,更多關注聲音的變化。在音樂語言、具體的音樂材料上,如樂曲開始的兩個小節(jié),連同構成作品主體的大量音樂材料,以及交響樂隊的音響層次、音響的聲音個性、音樂織體的組合形態(tài)等,都將樂隊的聲音作為首要的關注對象。和我的其他作品不同,這部作品的音樂具有更多的散文和音畫、詩意性特點。也許以“關注聲音色彩與力度的樂隊協(xié)奏曲”來界定它更為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