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傳統(tǒng)路徑依賴的鎖死
1.1 從老生常談的問題談起
1.2 老問題的新切入點
1.3 本書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物的多維屬性和文物的資源身份
2.1 文物的多維屬性
2.2 文物保護利用的效益特性
2.3 從文物到文物資源
第三章 全民文物資源——國有文物管理制度路徑形成與傳統(tǒng)特征
3.1 從《文物保護法》問題出發(fā)構建中國特色 “國有文物資產”管理體系框架
3.2 “二階一單制”:傳統(tǒng)文物管理體制特征
3.3 全民所有文物的“公地悲劇”
3.4 公地悲劇導演和主角:政府
第四章 國有文物資產管理體制構建
4.1 議題本質:政府公共責任回歸
4.2 國有文物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中國路徑
4.3 國有文物資產管理體系結構和內容探討
4.4 在五位一體總布局中的戰(zhàn)略地位
第五章 國有文物確權登記專題研究
5.1 不動產確權登記制度及改革動態(tài)
5.2 文物登記的性質
5.3 國有文物確權要素分析
5.4 國有文物物權登記研究
第六章 國有文物壽命過程管理專題研究
6.1 國有文物日常運行體制特征與改革
6.2 國有文物資產日常運行的財政結構分析與改革
6.3 現(xiàn)行國有文物資產經營法律制度分析
6.4 國有文物經營權轉讓管理體制改革
第七章 公共文物資產管理實踐
7.1 中國國有文物資源資產化實踐探索
7.2 國際公共文物管理立法經驗
7.3 美國聯(lián)邦歷史資產管理實踐經驗
第八章 文物事業(y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路徑突破
8.1 文物事業(yè)重新定位——資源型文化事業(yè)
8.2 文物事業(yè)基礎制度——改革路線圖的關鍵路徑
8.3 文物事業(yè)治理現(xiàn)代化基礎氛圍——理性化、契約化的公共文化精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