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篇 理論基礎, 制度依據及使命要求
社會工作參與涉罪未成年人社會調查的理論基礎和制度依據
一、犯罪歸因多元化及刑罰輕刑化轉向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學科解釋
三、從司法治理到社會治理
四、社會工作參與社會調查的相關少年司法制度安排
五、社會工作參與社會調查的優(yōu)勢
描述、解釋和預測:涉罪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的三重使命
一、社會調查的理論前提
二、社會調查的開展及社會調查報告的性質定位
三、社會調查報告的三重使命
四、小結
中篇 社會調查案例
能否給我多一些關注
被“盜”走的人生
流浪者
你拿了誰的“奶酪”
江湖義氣少年郎
哪有不辛苦又賺錢的工作
野蠻生長的“小草”
長大以后,我就成了你
我只能吃生活的苦
總有光照亮“隱秘的角落”
被烏云遮住的太陽
贏了你,輸了自由
爺爺,不要再為我擔憂
我在家庭變故中“走”失了
我有一個復雜的家庭
隨心所欲如夢初醒
愛是尊重不是占有
江湖遠去物是人非
豈不懷歸
你是“負翁”嗎
熱鍋上的家庭
下篇 社會調查經驗與反思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我們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
故事書寫,有你有我
司法社會調查:發(fā)現看不見的事實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