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與教育都是有生命的歷史過程,民族學與教育學都重視歷史研究,民族學里面有民族史學科,教育學里面有教育史學科,且都排在各自子學科的位。民族教育史分別是教育史學科與民族史學科的“新生兒”,也是兩者共生共養(yǎng)的“寧馨兒”?!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民族教育的學術領域需要由史學來奠基,所以民族教育史這個“寧馨兒”將任重而道遠,現(xiàn)在還是童年期。《民族教育史研究叢書》就是這個“寧馨兒”成長過程中風采的一個展現(xiàn)。本叢書主張的史學觀是整體史學觀,也就是用全面的、發(fā)展的、聯(lián)系的觀點看待民族、教育以及民族教育的歷史。無論是研究哪個民族的教育史,都要充分尊重這個民族所在國度的整體的歷史與文化,從該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大背景以及該國的國家利益角度來研究該國境內的民族教育史。本叢書的編者與作者都是中國人,不僅喜歡唱《我的中國心》,而且都有著一顆中國心,“胸懷祖國”是我們的基本史學立場,這一立場是鮮明的、堅定不移的;“放眼世界”是我們的學術視野,我們不僅研究我國境內各民族的教育史,而且研究其他多民族國家的多元文化教育史(含民族教育史);“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我們的出發(fā)點與歸宿點。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顿Y治通鑒》把歷史比作“鏡子”(鑒),無論上下求索研究中國民族教育史,還是縱橫萬里研究他國的多元文化教育史,這兩面“寶鑒”的聚焦點只有一個——振興中華,實現(xiàn)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