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鋼,藝術家、教育家、文藝理論家。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中國文聯(lián)第九屆全國委員、中國特殊藝術委員會主席、中國舞蹈界“世紀之星”稱號獲得者、“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獲獎人;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閉幕式副總導演,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開閉幕式執(zhí)行總導演,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總導演。擔任國際、國家大型晚會總導演70余次,創(chuàng)作舞蹈作品近600部。在舞蹈、舞劇、歌劇、京劇、雜技、歌舞劇、說唱劇、舞蹈詩等多種藝術領域均有突出建樹,大部分作品曾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上演或移植上演,獲國際比賽金獎16次、國內金獎50余次,多次獲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代表作有:舞蹈《千手觀音》《黃土黃》等:雜技作品《肩上芭蕾——東方的天鵝》、舞劇《野斑馬》《一把酸棗》《千手觀音》等,音樂劇《白蓮》、新編史詩京劇《赤壁》、說唱劇《解放》、舞蹈詩《侗》、舞蹈史詩《黃河》等。擔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國防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兼職教授及國內多所文藝院團終身首席藝術指導。先后赴全國各地(除臺灣地區(qū))和世界20多個國家及地區(qū)講學訪問,并在國防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美國俄亥俄州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等國內外幾十所大學做過150多場專題講座。在國家重要報紙雜志上發(fā)表數(shù)十篇學術理論和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文章,著有張繼鋼論藝術系列叢書:《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打開關鍵》《讓靈魂跟上》《秉燭夜話》。先后獲得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個人”以及“2005·中國十大魅力英才”“2008.中國八大文化人物”“2009·中國驕傲·第8屆十大新聞人物”“2010·中國時代新聞十大領軍人物”、第三屆華鼎獎“中國舞蹈家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首名”、2011年“文娛十年具影響力藝術家”、中宣部第三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2012年第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特別貢獻獎”“2017中華文化人物”等20多項國家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