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古琴藝術時盛時衰,但研究、彈奏古琴及愛好古琴者仍不乏其人。蓋因古琴音色淳樸優(yōu)美,音域寬廣動聽,曲目多且內容廣,歷史悠久資料豐富。由宮廷音樂轉為士大夫階層喜愛的音樂后又流傳民間,生命力之頑強,傳播之廣泛,影響之巨大,使之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但至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左右,由于歷史原因,古琴幾成絕響。1956年,琴界前輩查阜西先生率中國民族音樂研究所許健、王迪等赴全國各地搜集資料、錄音。杭州當時參加錄音者有徐元白、張味真、金致淇。孫慕唐、黃雪暉和我,總共收錄了十七首樂曲。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原文化部及中國音樂家協會的領導和老一輩琴家的努力下,連續(xù)召開了幾次全國性古琴交流會。1992年,經唐中六先生等音樂界人士的努力,在成都召開了國際性古琴交流會,由此古琴的傳播、普及方略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