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作品是心靈的產物,欣賞詩歌是心靈的活動。作者以心寫詩,讀者以心解詩。讀者與作者要將心比心,心心相印,共同完成詩歌的創(chuàng)作。作者、讀者、評者能夠發(fā)生心靈共鳴的詩才是好詩,評價詩的主要標準是能否引起心靈共鳴。另一方面,讀者的性格特點、生活閱歷、心理活動、思維路徑、文化素養(yǎng)、審美趣味等各有不同,欣賞詩歌自然會發(fā)生“同中有異”的差異性;而優(yōu)秀詩歌的豐富內涵,又給讀者提供了更多的聯(lián)想和想象空間。這就決定了讀者對詩歌作品會有不同理解、不同闡釋,作出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的解析,使詩歌欣賞更多樣、更細致、更深入。在詩歌欣賞上,強求一律、定于一尊是有害的。因為是以個人的心得體會解詩?!堵泶筇圃姡浩平馊惶拼娙说男撵`密碼》中的作品詮釋大多篇章有不同一般的見解,有文學教學經驗和文學鑒賞水平的讀者自能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