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緣何路徑去梳理或探討西方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研究,恐怕都繞不開一個人——費正清(1907-1991)。以法國為中心的傳統(tǒng)漢學通常是運用歷史學、考據學的研究方法,以古典為事象展開對中國作為知識客體的研究,雖然客觀上有著對中西文化交流的促進作用,但往往被認為是一種純知識型的學問。而在現實主義至上的美國,由于與商業(yè)與國家利益的勾連,當漢學移植到美國時,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與歐洲漢學的人文科學精神相殊,美國漢學一開始就呈現出社會科學的特征。美國漢學是伴隨著中美貿易開始的,隨著商船來到中國的有傳教士,還有外交官,他們除了研究中國語言、中國經典外,還在中國創(chuàng)辦了報道中國現實的報紙、翻譯了法律著作、出版了有關早期中美關系的著作,有的對中國進行了實地考察,出版了有關中國西藏地區(qū)、中國人口的專著。所以,在美國現實主義背景下成長起來的費正清,無怪乎選擇了被漢學忽略的近代中英外交史作為切入點,并敢于單槍匹馬地闖人中國研究的一個新領域。二戰(zhàn)后由其開創(chuàng)的“區(qū)域研究”——中國學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成長和壯大,逐漸成為一門“顯學”,中國研究的中心由此從法國轉移到美國。費正清對中國學的開創(chuàng)之功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對中美關系發(fā)展的前瞻性認識及貢獻,使其成為中國學的一代宗師。在長達六十年的學術生涯中,費正清不僅目睹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中國社會、歷史的變遷,而且直接參與了詭譎多變、錯綜糾葛的中美交往。從閉塞的美國中西部的清教徒后代,到暮年大英帝國的學生,到派駐到腐朽的國民黨中國的美國外交官,再到新英格蘭上流社會的大學教授,現實語境的滄桑變遷,自我身份的變換更迭,沒有改變他始終如一的學術焦點——中國,并且在自我身份建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現實主義特色的美國中國學。如他本人所言:“歷史學家是他自己歷史的一部分。我不相信無主觀價值標準的社會科學研究的現實性”,“試圖去拋棄主觀價值標準的社會科學家是在欺騙自己”。①費正清一生著作等身,成果累累,據不完全統(tǒng)計,出版了至少44本專著(部分與他人合作),主編或聯合主編至少18本論著,發(fā)表了187篇論文,與他人合撰18篇,為別人專著撰寫序言52篇,發(fā)表書評160篇,尚不包括大量的專訪及聲像材料。甚至直到他1991年9月14日去世前兩天,還親自把剛剛完成的《中國新史》交到哈佛大學出版社。費正清奇特、豐富的人生經歷及其復雜、多變的學術思想,使其本人也成為了學界研究的對象。二戰(zhàn)以后,在西方學界一種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學術思潮——后殖民主義開始興起,美國史學界開始對長期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沖擊一反應”中國研究模式提出挑戰(zhàn)。在中國學界,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今,費正清的研究熱潮持續(xù)不衰,受西方后殖民主義的影響,基本上是從西方中心主義出發(fā)開展的批判。應該說,這些基于學理的批判沒有錯誤,但某種程度上都忽略了費正清其時所處的現實語境?!顿M正清中國學思想研究》試圖挖掘費正清中國學思想變遷背后的語境,從而對其中國學的形成、發(fā)展、變化進行一種較為客觀的分析、批評,以期對當代世界語境下中國特色文化話語權的構建,能有所借鑒?!顿M正清中國學思想研究》首先回顧了費正清的生活歷程和學術生涯,梳理了他的學術淵源,總結分析了他的中國學形成的主要原因和有別于傳統(tǒng)漢學的主要特色。四位引其入門的大師韋伯斯特、馬士、拉鐵摩爾和蔣廷黻,其中前三位是外交史研究專家,而馬士和拉鐵摩爾既是近代中國外交史研究專家又是近代中國外交的直接參與者,蔣廷黻是近代中國史專家,費正清在他們影響下一開始就進入漢學家不屑一顧的近代中國外交史的研究,其對中文文獻的利用又使他不同于前輩的近代中國外交史研究;宗教家庭背景和學術官僚身份產生的學術服務于國家利益的觀念,課題研究受到特殊利益集團基金會和政府的支持,讓他的中國學具有強烈的功利主義色彩,因而有人認為費正清的中國學就是一種官方中國問題研究,費正清本人也獲得了“學術企業(yè)家”的稱號,其學術的客觀性常常受到質疑;麥卡錫主義之后,費正清整合了美國東西部分裂的中國學機構,形成了全國性的集團化協作的中國學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網絡,六十年代的兩次環(huán)球學術旅行,使中國學在全世界得到擴張;二戰(zhàn)期間,美國政府出于戰(zhàn)爭的需要成立了戰(zhàn)略情報局,集中了包括費正清在內的來自全國各個領域的專家,進行情報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在情報分析中的綜合運用給費正清的中國學以很大的啟發(fā),戰(zhàn)后,他在東亞研究中心舉辦的研討班上邀請了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前來授課,并將這些社會科學理論應用到他的首本專著《美國與中國》撰寫之中,因而社會科學綜合研究的方法成為他的中國學另一大特色。因此,我們可以把費正清開創(chuàng)的中國學稱之為西方中國研究從傳統(tǒng)漢學以來的首次范式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