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音跟聲調一樣,都是語言的一種超音段特征。漢語作為聲調語言是否也有類似于非聲調語言的那種重音或詞重音?漢語語言學界對此有很大的爭議。有學者認為,不同于英語之類的非聲調語言,漢語沒有語言學意義上的詞重音。也有學者認為,無論是聲調語言還是非聲調語言,重音是語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音系屬性之一,所以,漢語里一定有重音,也一定有詞重音。那么,漢語里到底有沒有語言學意義上的詞重音呢?本專輯邀請了幾位學者就漢語中是否存在詞重音的問題展開討論,形成了八篇專題文章,其中有持否定態(tài)度者,也有持肯定態(tài)度者。在持否定態(tài)度的學者中,有學者認為,漢語只有語音上的重音,沒有音系結構上的重音;也有學者認為,漢語有重音,但沒有語言學意義上的詞重音。在持肯定態(tài)度的學者中,有學者提出,長重短輕是漢語輕重音節(jié)的重要表現;也有學者認為,漢語有詞重音,但漢語的詞重音是復合詞的詞重音,漢語沒有英語派生詞之類的詞重音;還有學者基于大量語料,論證了漢語不僅存在詞重音,而且口語體和正式體詞重音呈現對立的原理和機制。另外,也有學者從少數民族語言和方言角度論證:漢語不僅有詞重音,而且其重音系統還屬于發(fā)展得比較充分的類型。這次討論的一個特點是各位學者不僅基于事實提出觀點,更重要的是努力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原理和理論,雖千差萬別,而期殊途同歸。本專輯不僅讓我們看到漢語詞重音研究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標志著詞重音研究已經從詳細的描寫轉入原理的探討——漢語詞重音的探討不再在“有沒有”的問題上周旋,而是進入了對更深層的“為什么有,為什么沒有;為什么不能沒有,為什么不能有”的問題的研究與探討。因此,可以說本專輯是(起碼希望是)漢語詞重音研究走向深入的一個標記,甚至是一個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