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人工智能法律與人工智能高級導論

法律與人工智能高級導論

法律與人工智能高級導論

定 價:¥80.00

作 者: (美)伍德羅·巴菲爾德,(意大利)烏戈·帕加洛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208177840 出版時間: 2022-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6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伍德羅?巴菲爾德和烏戈?帕加洛簡要介紹了與人工智能 (AI) 的設計和使用相關的法律問題,探討了人工智能應用與人權、憲法、數(shù)據(jù)保護、刑法、侵權法和知識產(chǎn)權法等相關的問題,同時比較研究了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在內(nèi)的多個法域的法律法規(guī)和判例法。 重點內(nèi)容包括: ? 對可能受人工智能影響的人權和憲法問題的批判性見解; ? 討論法人的概念,以及隨著人工智能在智能方面的發(fā)展,法律如何應對; ? 介紹適用于人工智能的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并確定未來可能對法律提出挑戰(zhàn)的領域。 這本高級導論非常適合對法律如何應用于人工智能感興趣的法律和社會科學學生。它還為尋求了解這一新興領域的法律從業(yè)者提供了有用的切入點。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伍德羅?巴菲爾德(Woodrow Barfield) 擁有工科博士(Ph.D. in engineering)、法律博士(J.D.)和法律碩士(LL.M.)等學位,系《虛擬現(xiàn)實》(Virtual Reality)雜志編輯和《人工智能前沿》(Frontier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評審編輯以及《德爾菲:新興技術跨學科評論》(Delphi: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編委會成員,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工程學教授。烏戈?帕加洛(Ugo Pagallo) 意大利都靈大學法律系法學教授,歐盟責任與新技術專家組成員。他還與歐盟科學、媒體和民主研究所合作參與“民享人工智能”(AI4People)項目,這是歐洲設立的首*有關人工智能社會影響的全球論壇。帕加洛還與IEEE人工智能與自主系統(tǒng)的倫理考量全球計劃、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科學基金會等機構(gòu)合作。譯者簡介: 蘇苗罕,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博士,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上海市人工智能社會治理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行政法、信息法和能源法。曾在英國諾丁漢大學、美國行政會議、美國美利堅大學華盛頓法學院從事訪問研究工作。獨譯Richard J. Pierce, Jr.著《行政法》(第五版)三卷本,合譯《規(guī)制及其改革》《何謂法律:美國最高法院中的憲法》《英國行政法(第十版)》,校譯《自然法與自然權利》《規(guī)制:法律形式與經(jīng)濟學理論》《政府監(jiān)管的新視野:英國監(jiān)管機構(gòu)的十大樣本考察》。

圖書目錄

題獻 8

致謝 8

法律與人工智能導論 13

第一章 定義、行為主體和概念 21

1 引言 21

2 人工智能的定義與行為主體 21

2.1限制領域人工智能與通用人工智能 25

2.2 圖靈測試 26

3 人工智能的不同類型 29

3.1算法 29

3.2 專家系統(tǒng) 30

3.3 機器學習 33

4 法律與人工智能的概要 34

第二章 人權考量 36

1 引言 36

1.1 人權框架 38

2 聯(lián)合國的人權工作 39

3 人工智能、算法和歧視 43

4 人權法的法源 45

4.1人權法院和宣言 46

5 代表性法院判決 49

5.1 美國判例 49

5.2 歐盟判例 53

6 概要 56

第三章 憲法挑戰(zhàn) 58

1 引言 58

2 歐盟的人工智能與憲法權利 58

3 美國憲法 62

3.1第一修正案:言論自由權 64

3.2 第四修正案:搜查和扣押 68

3.3 第五修正案:正當程序 71

第四章 法律人格和人工智能 77

1 引言 77

2.2 賦予人工智能人格權的開放立場 82

2.3 賦予人工智能以人格權的反對者立場 84

3 概念的解析 86

4 人和各類行為體(AGENTS) 88

5 美國法的考察 90

6 結(jié)語 91

第五章 數(shù)據(jù)保護問題 93

1 引言 93

2 《通用數(shù)據(jù)保護條例》遭遇人工智能 95

2.1 最終性 96

2.2 最小化 96

2.3 自動化處理 97

2.4 通過設計的和默認的數(shù)據(jù)保護 98

2.5 控制者 99

3 執(zhí)法 100

4合理期待和市場 102

5 結(jié)語 105

第六章 侵權法 107

1 引言 107

2 人工智能遭遇歐盟侵權法 109

3 場景依賴 111

3.1自動駕駛汽車的侵權責任 111

3.2 無人機的侵權責任 114

4 普遍挑戰(zhàn) 116

5 結(jié)語 118

第七章 刑法 121

1 引言 121

2公平審理的原則 122

3 基于人工智能的新犯罪 126

4 新的罪犯 128

5 結(jié)語 131

第八章 著作權法 134

1 引言 134

1.1 人工智能的署名權問題 134

2 著作權判例 138

3 著作權的獨創(chuàng)性標準 142

4 雇傭作品原則 147

5 結(jié)語 148

第九章 專利法 152

1 引言 152

2 專利的基礎問題 154

2.1 可專利客體 156

2.2 具有通常技術者 159

2.3 誰是發(fā)明人? 161

3 軟件的專利權問題 162

3.1 軟件專利的技術影響要求 163

3.2 歐洲專利局案例 164

3.3 對算法授予專利的美國路徑 166

4 其他專利權問題 167

5 專利法和人工智能概要 167

第十章 商法、反壟斷和商業(yè)秘密 170

1 對人工智能適用商法 170

1.1 商業(yè)交易的規(guī)制 171

2 反壟斷法和人工智能 174

2.1 有關兼并與共謀的關切 174

3 商業(yè)秘密法 176

3.1 要求 177

3.2 商業(yè)秘密的規(guī)制機構(gòu) 178

3.3 基本權利的保護 179

第十一章 展望:邁向人工智能法 181

1 引言 181

2 人工智能法的更多挑戰(zhàn) 183

3 人工智能的法律治理 185

4 結(jié)語 188

索引 19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