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愛是教育的起點,是教育的橋梁,是教育成功的種子。如果能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那一定是:愛,是教育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9月9日在與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盡管在我們學校里,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懷有仁愛之心的,但并非每一個教師都能在日常教學中,將心中的愛用言語正確表達、用行動正確表現(xiàn),進而做出表率。有的教師確實本著育人之初心,卻因采用的方式或方法不當,在言行上與學生產生矛盾、發(fā)生沖突,甚至釀成悲劇,教訓不可謂不深刻。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師對學生、對班級的管理,還缺乏愛的藝術,或者說缺乏愛的智慧。很多教師不是師范院校畢業(yè)的,在求學階段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有些教師即便是師范院校畢業(yè)的,在校期間也很少學習班級管理理論與實務。這樣的教師在沒有系統(tǒng)接受班級管理培訓的情況下就匆匆上崗,當了班主任,面對新時代鮮活的學生個體,就只能“跟著感覺走”,班級管理工作往往是疲于應付,對如何當好班主任產生各種疑問。令人欣慰的是,涂俊禮老師在他的叢書“愛的智慧”里,對此給出了令人滿意的答案。涂老師長期擔任班主任,將自己的思政專業(yè)學養(yǎng)主動融入班級管理之中,在“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上下足了功夫,總結出了一套可借鑒、重實操的班級管理經驗,這對職業(yè)教育乃至全學段教育來說,都是一件大喜事!“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育不僅需要愛心,更需要智慧。兩者結合,便是愛的智慧。誠如涂俊禮老師在書中所言:“愛心是班級管理的基礎,智慧是班級管理的關鍵,缺一不可。”在愛學生的前提下,如何智慧地解決在班級管理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才是關鍵。在2015年出版的《愛的智慧:班主任管理札記》中,涂俊禮老師以札記形式初步展現(xiàn)了他對班級管理中愛的智慧的思考。幾年后推出的這套“愛的智慧”叢書,更是從實踐、理念、成長、安全等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展示。在《愛的智慧·實踐篇》中,他從“描繪愿景”“溝通學情”“巧排座位”“建構班風”“選拔骨干”“重視安全”六個維度展開,手把手教新任班主任帶班。在《愛的智慧·理念篇》中,他又圍繞“權力運用”“制度建構”“教育過程”“角色定位”“價值取向”“家校互動”進行剖析,寓樸素的理論于精彩的案例之中,既高屋建瓴,有著深厚的學術意蘊,又如話家常,娓娓道來。在《愛的智慧·成長篇》中,他從“善學”“善照”“善行”“善思”“善享”五個維度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進行闡述,為班主任人生出彩提供借鑒。管理班級,還必須用傳統(tǒng)智慧。在書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傳統(tǒng)金句頻出,無不契理契機。涂俊禮老師從傳統(tǒng)文化的視角切入,將傳統(tǒng)智慧融入班級管理之中,講述了一個個閃爍著傳統(tǒng)智慧的精彩案例,讀來給人以啟迪。孟子有云:“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睍r代在變,學生在變,我們常常感慨學生越來越難管。讀了涂俊禮老師的書,我深切地體會到,不是學生難管,而是我們老師的教學藝術、愛的智慧還需要提升。在彰顯文化自信的今天,涂俊禮老師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智慧,值得我們所有老師和班主任學習和借鑒。實踐共鳴,理念引領,成長鞭策,安全護航。讀了涂俊禮老師“愛的智慧”叢書,受益匪淺,從中不僅能感受到涂老師亦師、亦父、亦兄、亦友般的親切和那份發(fā)自肺腑的真摯情懷,而且能感受到涂老師這名來自一線、*接地氣的德育專家的愛的智慧與深邃。“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眳⒓庸ぷ鞫嗄陙?,涂俊禮老師一直堅定地行走在教育大道上,伴隨著愛一路前行,也一路撒播著愛的種子。我期盼并堅信,涂老師的踏歌而行,必將開出愛的新花:春華秋實,再結碩果!謹為序。職業(yè)教育發(fā)展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