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劇情和《西游記》原著有很大不同,它講述了唐僧師徒西天取經來到白骨嶺,山中的尸魔白骨精為吃唐僧肉,先后變化為上山送齋的村姑、朝山進香的老嫗和老翁來迷惑唐僧師徒。火眼金睛的孫悟空識破了妖怪的詭計,三打白骨精。迂腐的唐僧誤以為悟空打死人命,怒將他逐回花果山,自己卻落入魔爪。孫悟空不計前嫌,毅然下山,智滅群妖,救出唐僧。師徒同心同德,重上西行之路。該作品創(chuàng)作歷時一年零九個月,無論在線描手法、構圖變化還是人物性格的刻畫上,都非同凡響,將連環(huán)畫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在首屆全國連環(huán)畫評獎中,獲繪畫創(chuàng)作一等獎。該作品以生動的語言、獨特的藝術魅力展現(xiàn)了中國文化風采,講好了中國故事。這部作品寓意深刻,雖篇幅不長,但組織結構嚴密,故事波瀾起伏,語言簡練生動。在繪畫風格上,巧妙地運用中國畫線描技法,構圖富于變化。人物刻畫上著力掌握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并給予充分展現(xiàn),如唐僧的迂腐、豬八戒的粗率、沙僧的忠厚、孫悟空的機智頑強。畫家吸收傳統(tǒng)戲曲角色亮相的手法,一開始便讓孫悟空以金雞獨立的姿勢站在高聳的山峰上。從矯健的身姿、炯炯有神的目光,可以看出孫悟空雖然沒有發(fā)現(xiàn)妖怪,但時刻警惕,不敢稍有懈怠。當白骨精被孫悟空識破,但唐僧被假象迷惑時,孫悟空仍緊握金箍棒、奮不顧身地追擊。當唐僧進一步聽信妖言,執(zhí)意要趕走悟空時,悟空只好忍痛離去,騰空而起時還拱手告別,難舍難分。而唐僧卻轉過身,蹙額垂首,心中似有不滿。豬八戒也低著頭,看也不看遠去的師兄,只有沙僧向悟空合掌告別,表現(xiàn)出依依不舍的深情。畫面人物神態(tài)各異,表現(xiàn)出不同角色的內心活動。畫家以豐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構思充分表現(xiàn)出神怪出沒的環(huán)境特色,如奇峰怪石、峭巖絕壁、枯樹老藤,都與人物的思想變化相呼應,與故事的發(fā)展和氣氛相烘托,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