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一百二十卷,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據上海圖書館藏清同治八年(1869)金陵書局刻本影印。班固,字孟堅,東漢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市東)人,生于建武八年(32),卒于永元四年(92)。班固幼承家學,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洛陽太學讀書。建武三十年(54)因父卒歸鄉(xiāng)里,居家以續(xù)修其父班彪未完成的《后傳》為業(yè)。既而被人告發(fā)“私改作國史”,遂下獄,幸得其弟班超上書申辯而獲釋。此后任蘭臺令史,參與編修光武帝的《世祖本紀》,復遷為校書郎,撰成開國功臣及當時群雄的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史才得到明帝的認可,“乃復使終成前所著書(即《漢書》)”。章帝時,班固受寵甚渥,建初三年(78),任玄武司馬,次年奉詔撰《白虎通德論》,記錄天子會合諸儒講論的五經異同。永元初,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班固為中護軍,行中郎將事。后竇憲謀反,“迫令自殺”,失去竇憲庇護的班固也被有宿怨的洛陽令種兢借故捕系,遂死獄中。時年六十一。后人輯有《班蘭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