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的改良和綜合利用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性工程,必須多措并舉,綜合施策,才能達到“變廢為寶”、提高鹽堿地的綜合利用價值的目的?!赌望}堿水稻遺傳與栽培學(精)》以重要的糧食作物——水稻為研究對象,從植物耐鹽堿特性的分子生物學基礎、水稻耐鹽堿性遺傳分析、水稻耐鹽堿性的基因編輯、耐鹽堿水稻基因資源挖掘與利用、鹽堿地稻田改良與培肥、水稻耐鹽堿的生理機制和耐鹽堿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等七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從傳統(tǒng)的強調改造自然轉向植物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從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轉向結合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土地,是鹽堿地改良和綜合利用的正確方向。我希望通過對耐鹽堿水稻的分子機理研究,利用廣泛的耐鹽堿野生稻資源,以及包括全基因組篩選、轉基因技術、基因編輯技術在內的生物技術手段,培育出超級耐鹽堿的水稻新品種,并通過高產栽培技術研究,使這些耐鹽堿水稻能夠在東北鹽堿地、河套鹽堿地和濱海鹽堿地上廣泛種植,提高鹽堿地的利用率和生產力,同時為世界同類地區(qū)耐鹽堿作物的發(fā)展起到帶領和示范作用,為中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