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論 景觀人類學的動向與本書的框架
一、序言
二、內在景觀與外在景觀的視角
三、景觀人類學的三個研究動向
四、景觀人類學的三種面向
五、本書的內容與構成
部分 移動性與即時性
章 移民與移民的景觀
一、前言
二、 性景觀與“田野”的變化
三、洛杉礬移民的景觀
四、伊朗人的洛杉磯——德黑蘭礬
五、韋斯特伍德——多群體的景觀
六、諾魯孜——景觀的即時性與持續(xù)性
七、結語
第二章 徒步者的景觀——場所、動態(tài)、認知
一、前言
二、走動的身體所體驗的世界
三、徒步旅行的景明——既非固定,也非流動
四、遠距離徒步道路上的田野調查
五、混合的風景
六、指示方位的地標及指示路徑的路標
七、與場所的關聯方式的差異所引發(fā)的糾紛
八、結語
第三章 都市的聲景與表演藝術的聲音——以中國香港九龍半島的龍舞學習與實踐為例
一、關于聲景——制作、研究、活動
二、環(huán)境的聲音與身體共鳴的田野調查
三、如何理解都市社會的聲音——聽辨之耳
四、香港龍舞所處的聲環(huán)境
五、應當產生聲音的場所/必須控制時間和聲音的場所/時間
六、練習與正式表演——不被允許的聲音,被允許的聲音
七、流動聲景與循環(huán)聲音的回響
第四章 作為“問題”的景觀——以所羅門群島馬萊塔島阿斯人(海的民)為例
一、前言——珊瑚礁與人工島的景觀
二、大洋洲人類學的景觀論
三、馬萊塔島的阿斯人與其居住空間
四、阿斯地區(qū)的景觀——其特殊性與相對性的意識
五、與既往的大洋洲景觀論的分歧
六、“巴俄”——作為“問題”的景觀
七、面向新的大洋洲景觀論
第二部分 爭奪與多相律
第五章 由自拍產生的景觀——麥加朝圣的宗教景觀爭論與共同的行為表現
一、前言
二、麥加的自拍與宗教景觀爭論
三、圍繞麥加宗教景觀的沖突與整合
四、結語
第六章 溝通所創(chuàng)造的場所性——從京都市的事例出發(fā)
一、創(chuàng)造場所性
二、先斗町——內化的場所性
三、嵐山——籌劃出的場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