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研究對象的屬性及其研究史
二、先行研究綜述
三、研究方法與構成
章 《元亨釋書》的撰者研究
節(jié) 虎關師煉的生平與著述
一、虎關師煉的傳記資料
二、虎關師煉的生平履歷
三、虎關師煉的著述
四、結語
第二節(jié) 虎關師煉的儒學造詣
一、先行研究
二、儒學修習的背景
三、虎關師煉的儒學修養(yǎng)
四、結語
第三節(jié) 虎關師煉與《元亨釋書》的撰述
一、《元亨釋書》撰述的歷史背景
二、虎關師煉與《元亨釋書》
三、結語
小結
第二章 《元亨釋書》的文獻學研究
節(jié) 《元亨釋書》的版本及流傳
一、先行研究
二、抄本與刻本
三、關于《元亨釋書》諸本的兩個問題
四、《元亨釋書》在東亞的流播
五、結語
第二節(jié) 《元亨釋書》的注釋書研究
一、先行研究
二、東福寺古抄本附注
三、綜合性注釋書
四、部分性注釋書
五、結語
小結
第三章 《元亨釋書》的體例與內容
節(jié) 傳部的體例與內容
一、傳部的十科體例
二、傳部十科的內容
三、結語
第二節(jié) 表部的體例與內容
一、《資治表》的體例
二、《資治表》之“例”
三、《資治表》之“義”
四、結語
第三節(jié) 志部的體例與內容
一、十志的設立
二、十志的結構與內容
三、結語
第四節(jié) 《元亨釋書》“贊論”的體例與內容
一、“贊論”體例來源
二、“贊日”的內容與特征
三、“贊論”所見歷史觀
四、結語
第五節(jié) “互見法”的運用
一、“互見法”之敘事
二、“互見法”之寫人
三、中國佛教史籍中的“互見法”
四、結語
小結
第四章 《元亨釋書》的編撰與文獻來源
節(jié) 傳部的編撰與文獻來源
一、傳部對六國史史料的征引
二、傳部對《扶桑略記》的征引
三、傳部對別傳、行狀及語錄類文獻的征引
四、傳部對佛教故事集的征引
五、傳部的編撰與不足
第二節(jié) 表部的編撰與文獻來源
一、《資治表》的結構編排
二、《資治表》的主旨與文獻來源
三、結語
第三節(jié) 志部的編撰與文獻來源
一、《學修志》等七志對中國佛教史籍的征引
二、《寺像志》《拾異志》對佛教故事集與《扶桑略記》的征引
三、結語
第四節(jié) 文獻的搜集方式
一、“竊閱國史”
二、“洽掇諸記”
三、征稽別傳碑銘
四、稽考傳主著述
五、尋訪問詢
六、結語
小結
結論
一、編撰體例和文獻來源
二、“贊論”體例和史觀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