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淺針療法概論
節(jié) 淺針療法的起源與發(fā)展
一、萌芽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
二、停滯于秦漢至明清時期
三、成熟于近現代
第二節(jié) 淺針的結構及淺針療法的特點
一、淺針的結構
二、淺針療法的特點
第三節(jié) 淺針療法的理論基礎和作用機制
一、理論基礎
二、作用機制
第四節(jié) 淺針療法的取穴原則和方法
一、取穴原則
二、取穴方法
第五節(jié) 影響淺針療法臨床療效的因素
一、穴位選擇
二、淺針手法
三、個體差異
四、機體的機能狀態(tài)
五、疾病性質
第六節(jié) 淺針療法的適應證和禁忌
一、適應證
二、禁忌證和禁針部位
第七節(jié) 淺針療法的基本手法及操作
一、針前準備
二、淺針手法
三、操作注意事項
第二章 淺針療法常用穴位和刺激區(qū)
節(jié) 十四經穴
一、任脈穴
二、督脈穴
三、手太陰肺經穴
四、手陽明大腸經穴
五、足陽明胃經穴
六、足太陰脾經穴
七、手少陰心經穴
八、手太陽小腸經穴
九、足太陽膀胱經穴
十、足少陰腎經穴
十一、手厥陰心包經穴
十二、手少陽三焦經穴
十三、足少陽膽經穴
十四、足厥陰肝經穴
第二節(jié) 耳穴
一、理論基礎
二、耳廓表面解剖
三、定位與主治
第三節(jié) 頭皮刺激區(qū)
一、理論基礎
二、標準線的定位與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