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我國長江中下游寧蕪及廬樅火山巖盆地發(fā)育的玢巖鐵礦床為研究對象,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從成礦地質背景、成礦巖漿來源與控礦作用、控礦構造、圍巖蝕變分帶、成礦后剝蝕與保存等多個角度,研究玢巖鐵礦的成礦作用,在此基礎上總結成礦規(guī)律,分析找礦方向。本書的主要認識為:認為玢巖鐵礦成礦的構造背景為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塊俯沖與后撤的背景;成礦與閃長巖-輝長閃長巖密切相關,成礦侵入體可能并不是火山巖的次火山巖,而是獨立的侵入相;侵入體的隆起接觸構造是 重要的控礦構造,礦體主要產于侵入體的隆起部位;圍巖蝕變發(fā)育,具有明確的指示找礦作用;成礦后的剝蝕作用總體較弱,具有良好的深部找礦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