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按時間先后排序,共有六個部分,每個部分涵蓋三個大的知識點:社會歷史背景、文學特征及代表作家作品。眾所周知,要在一本書中對每一個時期的每一個作家作品進行介紹和學習是不可能的,所以本書在具體內容編排及每一個時期作家、作品的遴選上,遵循了以下幾個原則。 ,每個部分首先按照時間順序介紹這一時期所發(fā)生的歷史大事,對當時文學發(fā)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事件盡可能詳細而又重點地進行介紹。第二,每個部分所選的作家及作品均是業(yè)界 相當 且具有文學、社會價值的。第三,每個部分有1~2篇精選文本的賞析,每個文本都有較為詳細的注釋和介紹;在每個精選文本的后面設有2個思考題,這些思考題或與文本相關,或與中國文學進行對比賞析,它們都是開放性的,沒有標準答案。老師們可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為今后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第四, 部分至第三部分編寫比較容易。二戰(zhàn)后的美國文學流派紛呈,作家眾多,有些小說家不止于只寫小說,有些詩人也不限于只寫詩歌,因此在編寫時把這些跨界作家羅列在他們成就 的領域。第五,本書的使用建議按照以下學時進行: 、第二部分各4個學時,第三、第四部分各6個學時,第五、六部分各8個學時。這樣編寫主要基于高校每個學期授課18周,每周2個學時的教學量。當然,也可根據各個學校的開設周期進行教學,或長或短,自由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