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閣寺》被譽為三島由紀夫的人生代表作,是一個關于追求美和斬斷執(zhí)念的故事。天生結巴,自幼孤僻,熱愛金閣的少年溝口,在父親去世后,遵從其遺愿成為金閣寺的僧人。他即醉心于金閣之美,又逐漸感到自己與金閣間的微妙關系,這種美似乎成了自己的宿敵。在得知好友鶴川死亡的真相、撞見住持的不良行徑之后,他下定決定要毀掉金閣。終于,在一個雨夜,他將金閣付之一炬。小說以1950年金閣寺僧徒林養(yǎng)賢放火燒金閣寺的真實事件為藍本,描述了這種對傳統(tǒng)既愛又憎的奇妙心態(tài)。在小說中,三島由紀夫將金閣寺僧徒的思想和行為作了藝術上的提升,在美與丑、愛與憎的緊張對立中創(chuàng)造出“死與頹廢”的美,構筑了自己獨特的美學世界。本書啟用新銳譯者,奉獻優(yōu)美洗練的清新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