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柳青的長篇小說佚作《在曠野里》講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陜西關中地區(qū)消滅棉花害蟲的故事,圍繞著治蟲工作的開展,反映了以縣委書記朱明山為代表的“實踐派”與以縣長梁斌為代表的“會議派”在工作方法、領導方式等方面的諸多不同。主人公朱明山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態(tài)度,反對不分場合和階段的一味說教,而是以實際的治蟲成效來說服和教育群眾,為艱難的治蟲工作打開了新局面;同時,在治蟲過程中,他抓住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寬厚團結的工作作風也給一眾干部帶來思想的啟發(fā)和行為的改變。小說敘事條暢,人物形象飽滿,主題內容深刻,彰顯著柳青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作者對鄉(xiāng)村風物的充滿詩意的描寫,引發(fā)了人們對大地和故鄉(xiāng)的眷戀;對生活和勞動的謳歌,點燃了人們創(chuàng)造生活的熱情;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入木三分的反諷,則促人警覺和深思。七十年的時光,不僅沒有使《在曠野里》顯得過時和陳舊,反而使它像深藏的佳釀一樣,愈加彌散著新鮮而濃烈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