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作為世界各國的主要宏觀經濟調控手段,長期以來發(fā)揮著重要的調控作用。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fā)展歷經諸多變革,近些年國內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增長階段轉變,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勢必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在金融危機之前,我國便形成了以數量型為主,價格型為輔的貨幣政策調控框架,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金融市場日益復雜,價格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逐漸提高,我國貨幣政策由“數量型”向“價格型”轉變的壓力與日俱增。但學術界針對新形勢下兩種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變化存在爭論,受限于研究數據與方法,國內相關研究文獻較為匱乏。本書正是基于此背景展開探討,以期在理論上填補現有文獻不足,構建新的研究框架,為后續(xù)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在實踐中探究出適合當下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貨幣政策框架,為經濟高質量增長階段,特別是疫情之后我國貨幣政策的調控模式提供科學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