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進化論:一場關(guān)于世界、意識、道德的無止境追問

哲學進化論:一場關(guān)于世界、意識、道德的無止境追問

哲學進化論:一場關(guān)于世界、意識、道德的無止境追問

定 價:¥78.00

作 者: 李浩然 著;天喜文化 出品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45579727 出版時間: 2024-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今天,我們殺死疑問的速度比任何時代都快。“習以為常”成為最流行的品質(zhì),“確定性”也成為我們普遍的追求。在這種追求之下,我們共同塑造了一個“答案社會”,也正在失去一種起源于驚奇的古老智慧:哲學思考。本書用十章的篇幅來展現(xiàn)哲學思考的獨特之處。這個獨特之處便是:哲學沒有確定的答案。哲學家試圖給出的是更好的回答,而不是確定的答案。從“哲學是什么”這一問題出發(fā),每當我們審查讓思考得以成立的前提,哲學就會出現(xiàn)新的問題與新的領域,于是形而上學、認識論、倫理學、政治哲學,這些內(nèi)容在本書中依次展開??梢哉f,正是我們對哲學的追問,形成了哲學本身。正是哲學的追問,打破了人們對“確定性”的迷戀,使人成為人群中的他者。不過,自我的出現(xiàn),恰恰是從認識他者開始的。就像城邦審判之于蘇格拉底,周游列國之于孔子一樣,哲人只有走出洞穴,才能遇到真正的自己。在這個意義上,哲學作為一種智慧,強調(diào)的是懷疑與反思,而不是接受與滿足。對哲學家最好的尊重,是去批判和發(fā)展他們的觀點,而不是把他們的話奉若真理——正如歷史上每一個成為哲學家的人對先哲的態(tài)度一樣。

作者簡介

  李浩然,首爾國立大學哲學博士、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曾在《哲學與文化》(A&HCI)、《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世界哲學》等學術(shù)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著有《性其情:玄學向理學的演進與轉(zhuǎn)化》。致力于哲學的大眾普及工作。為《奇葩說》第七季辯手,湖南衛(wèi)視《叮咚上線!請回答》、《叮咚上線!老師好》知識分享官,多種自媒體平臺人文哲普頻道主理人。

圖書目錄

導論 哲學無法概論
飯桌上的好奇:什么是哲學
邏輯思維的開始:概念、判斷與推理
為什么哲學不能被定義:內(nèi)涵、歸屬與邏輯的起點
哲學其實什么也不是:向“高維度的思想陣地”跨越
第一編 哲學:追問智慧之名
第一章 哲學的本義
技術(shù)知識,那不是哲學:機心與智慧的區(qū)別
做生活的觀眾:智慧、靈魂與哲學家
追尋靈魂真理:哲學,從“愛智慧”開始
第二章 哲學的命名
舶來的“哲學”:西周與日本的“東洋哲學”
從抵牾到受容:中國接受西方哲學的五個階段
哲學作為理解方式:對“中國哲學合法性”問題的回應
第三章 哲學的誕生
對世界的雙重認識:經(jīng)驗世界與本質(zhì)世界
構(gòu)建本質(zhì)世界:個物崇拜、巫術(shù)、宗教
諸神跌落人間:從宗教到哲學
從天命到德性:中國哲學如何誕生
第二編 世界:最初的思考
第四章 探討世界本質(zhì)的哲學
是水嗎,是火嗎:古希臘哲學家眼中的萬物本原
藏在特征之下的本質(zhì):實體與亞里士多德的“質(zhì)形論”
本質(zhì)能與事物分離嗎:柏拉圖的“理型論”
第五章 探討萬物運轉(zhuǎn)的哲學
中國也有本原說:五行生克
萬物變化的認識系統(tǒng):八卦
原力的覺醒:《老子》與《易傳》中的陰陽
基質(zhì)與屬性:天人感應下的陰陽
萬物化生的本體:宋學中的理氣論
第三編 意識:自我的認知過程
第六章 觀念與經(jīng)驗中的哲學
感官無法觸達的世界:古希臘哲學的認識論
知識源自天賦觀念:近代唯理派的認識論
用感知連接世界:近代經(jīng)驗派的認識論
信仰的歸信仰,知識的歸知識:康德的認識論
第七章 心靈與意識中的哲學
從圣人生知,到格物致知:儒家的認識論
人不需要鉆研世界:道家的認識論
覺悟世間的虛妄不實:佛教的認識論
第四編 道德:人之為人的關(guān)鍵
第八章 道德中的哲學
人之為人,需要的是什么:道德
下意識的道德判斷未必準確:義務論與后果論
撞向工人,但不能推下胖子:電車難題中的道德選擇
是什么決定了我們的道德直覺:道德場景
每個選擇都有遺憾:道德兩難與善的現(xiàn)實性
第九章 情感中的哲學
別人看不見,還要遵守道德嗎:美德倫理學
仁愛源于惻隱之心:孔孟對美德的說明
君王可以放走犯罪的父親嗎:愛有差等引發(fā)的道德問題
人之為人,可以不要道德嗎:魏晉風流與道德消解
存在永恒的道德嗎:順應自然與習俗錯認
第十章 政治中的哲學
如何過上最好的公共生活: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
他人是地獄嗎:群體生活與權(quán)力
權(quán)力從何而來:神授與契約
權(quán)力應該如何運作:正義、城邦秩序與分配原則
權(quán)力應該交給誰:哲人王、圣人王與烏托邦
打造穩(wěn)固的現(xiàn)實政治:公共權(quán)力與制約機制
結(jié)語 哲學的追問永無止境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