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史

中國哲學史

中國哲學史

定 價:¥98.00

作 者: 吳怡
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22205687 出版時間: 2024-07-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對中國哲學史的解讀,有一些非常新穎的觀點。它不再圍繞知識的研究和方法理論的闡述,而是結合諸子百家不同的思想立場,用西方邏輯,按照時間發(fā)展的線索將中國哲學里的精神和德行的修養(yǎng)功夫,按照道、理、用的框架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本書從全新的視角來解讀中國哲學史,深刻地探究了中國哲學史的奧秘。全書既引用原典,依經(jīng)解經(jīng),又借用今人的理論來闡發(fā)作者自己的觀點,從根本上深入淺出地闡釋了中國哲學的儒、道、墨、法及佛學各宗的核心理念,旨在讓今天的讀者輕松領悟中國哲學的神奇智慧精髓,是一部觀點新穎,語言生動,文筆優(yōu)美的潛心之作。

作者簡介

  吳怡,1939年生,浙江青田人。中國臺灣文化大學哲學碩士、文學博士。1970—1976年任中國臺灣文化大學哲學系主任;1980 年起,執(zhí)教于美國加州整體學研究院,任中國哲學系主任,獲終身榮譽教授。專授易經(jīng)、儒學、老莊哲學、禪宗及中國哲學史等課程。著有《老子新說》《莊子新說》《易經(jīng)新說》《易經(jīng)應該這樣用》《易經(jīng)系辭傳》《中國哲學史話》《中國哲學關鍵詞50講》及The Book of Lao Tzu, The Mind of Chinese Chan (Zen), The Book of Changes and Virtues of I Ching 等近三十部中英文著作。

圖書目錄

導論  中國哲學的整體生命觀  001
第一節(jié)  整體生命觀與中國哲學  001
第二節(jié)  由整體生命哲學到轉化的方法和功夫  010
第三節(jié)  中國哲學的系統(tǒng)思維  016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源頭  020
第一節(jié)  哲人帝王  020
第二節(jié)  道統(tǒng)之特色  022
第三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026
第二章  應變與處變之學的《易經(jīng)》  028
第一節(jié)  《易經(jīng)》的結構和發(fā)展  028
第二節(jié)  《易》理的三義和應變的方法  038
第三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049
第三章  諸子百家的爭鳴  052
第一節(jié)  春秋思想勃興的原因  052
第二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059
第四章  中國文化的至圣先師——孔子  060
第一節(jié)  哲學史上兩種不同的安排  060
第二節(jié)  孔子一生思想的演變  062
第三節(jié)  孔子的一貫之道—仁  067
第四節(jié)  孔子仁道思想的實踐  074
第五節(jié)  孔子思想的檢討  080
第六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083
第五章  無為自然的老子  085
第一節(jié)  什么是道家  085
第二節(jié)  老子其人與其書  087
第三節(jié)  老子思想的精神和運用  091
第四節(jié)  老子思想的檢討  104
第五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109
第六章  為底層群眾代言的墨子  111
第一節(jié)  和儒家對立的另一派  111
第二節(jié)  墨子的生平及其時代背景  112
第三節(jié)  墨子思想的特色  114
第四節(jié)  墨子思想的衰微  123
第五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126
第七章  舍我其誰的孟子  128
第一節(jié)  儒學的發(fā)揚  128
第二節(jié)  孟子的生平、著述以及思想的淵源  133
第三節(jié)  孟子思想的精神  136
第四節(jié)  孟子對各家的批評  148
第五節(jié)  孟子思想的檢討  149
第六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152
第八章  科學實證與思辨之學的墨經(jīng)與別墨  154
第一節(jié)  從墨子到別墨  154
第二節(jié) 《墨經(jīng)》思想的特色  155
第三節(jié)  名家的產(chǎn)生與沒落  159
第四節(jié)  名家思想的檢討  165
第五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167
第九章  逍遙自在的莊子  168
第一節(jié)  從老子到莊子  168
第二節(jié)  莊子的生平及其著作  176
第三節(jié)  莊子思想的精神  179
第四節(jié)  莊子思想的檢討  195
第五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199
第十章  博學深思的荀子  200
第一節(jié)  儒學的新局面  200
第二節(jié)  荀子的生平和著作  205
第三節(jié)  荀子思想的新貢獻  207
第四節(jié)  荀子思想的檢討  223
第五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225
第十一章  法、術、勢三派合一的韓非  226
第一節(jié)  法家思想的先驅  226
第二節(jié)  韓非的生平及其著作  231
第三節(jié)  韓非的思想精神  233
第四節(jié)  韓非對各家的批評  244
第五節(jié)  韓非思想的檢討  246
第六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248
第十二章  戰(zhàn)國以來思想的流變  250
第一節(jié)  百家之學的興盛  250
第二節(jié)  儒家的后學者  251
第三節(jié)  其他百家之學  261
第四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270
第十三章  一波四折的漢代思想  272
第一節(jié)  由戰(zhàn)國到秦的統(tǒng)一  272
第二節(jié)  漢代思想的一波四折  273
第三節(jié)  漢代在哲學思想上的成就  282
第四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286
第十四章  天人感應之學的董仲舒  288
第一節(jié)  漢代思想演變的兩條路線  288
第二節(jié)  董仲舒的使命  294
第三節(jié)  董仲舒的天人感應之學  298
第四節(jié)  天人感應之學的檢討  304
第五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311
第十五章  玄學清談的魏晉名士  312
第一節(jié)  什么是玄學  312
第二節(jié)  玄學思想形成的原因  314
第三節(jié)  玄學的兩派  316
第四節(jié)  玄學清談的檢討  336
第五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337
第十六章  煉丹吃藥的神仙夢想之流  339
第一節(jié)  神仙之學的源流  339
第二節(jié)  神仙之學的理論  342
第三節(jié)  神仙之學的發(fā)展  351
第四節(jié)  神仙之學的評價  354
第五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355
第十七章  印度佛教的傳入與風靡一代的隋唐佛學  357
第一節(jié)  漢末佛教的傳入  357
第二節(jié)  魏晉佛學的發(fā)展  359
第三節(jié)  印度佛學中國化的兩位先鋒  363
第四節(jié)  佛學各宗的傳承與中國佛學的建立  371
第五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384
第十八章  建立人性的中國佛學的惠能  386
第一節(jié)  禪學的淵源  386
第二節(jié)  惠能與中國禪學的完成  391
第三節(jié)  中國禪學的發(fā)展和得失的檢討  401
第四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406
第十九章  新儒學的三位先鋒  408
第一節(jié)  新儒學的形成  408
第二節(jié)  宋初的三位新儒學的先鋒  414
第三節(jié)  宋初三哲思想的檢討  428
第四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429
第二十章  理學思想的大師——程朱  430
第一節(jié)  二程和朱子之間的關系  430
第二節(jié)  二程之間的異同  431
第三節(jié)  程顥的思想境界  433
第四節(jié)  程頤的為學功夫  436
第五節(jié)  朱熹集理學大成  442
第六節(jié)  理學家對佛學的批評  453
第七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455
第二十一章  心學思想的大哲——陸王  457
第一節(jié)  朱陸之間的對立  457
第二節(jié)  陸九淵與心學的開端  459
第三節(jié)  自南宋到元明的思想發(fā)展  464
第四節(jié)  明代心學的先驅  465
第五節(jié)  王守仁在心學上的偉大成就  468
第六節(jié)  陸王心學與禪學的關系  476
第七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481
第二十二章  在轉向中展望中國哲學 482
第一節(jié)  自陽明以后中國哲學的轉向  482
第二節(jié)  西方新潮影響下中國哲學所遭受的沖擊  493
第三節(jié)  中國哲學的展望  501
第四節(jié)  整體生命哲學論  508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