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001
第一章 何為概念 015
第一節(jié) 概念改造中的“概念” 017
第二節(jié) 概念實踐觀的“默會維度” 021
第三節(jié) 概念實踐觀的“表達維度” 027
第四節(jié) 概念實踐觀的“動態(tài)維度” 034
第五節(jié) 概念實踐觀三維度的關系 038
第六節(jié) 概念實踐觀的優(yōu)勢 042
第二章 掌控概念何以可能 053
第一節(jié) 語義外在論方案 055
第二節(jié) 語義內在論方案 062
第三節(jié) 社會實踐框架下的語義推論主義 065
第四節(jié) 語義推論主義與“掌控難題” 070
第三章 探究中的概念連續(xù)性 079
第一節(jié) 連續(xù)性難題 081
第二節(jié) 激進概念工程:放棄連續(xù)性要求 085
第三節(jié) 粗糲話題與專屬功能方案 091
第四節(jié) 反思均衡方案 097 第四章 實驗哲學與概念改造 109
第一節(jié) 當代分析哲學方法論 111
第二節(jié) 實驗哲學作為概念工程的“助產士” 114
第三節(jié) 實驗哲學作為概念工程的“質檢員” 119
第四節(jié) 實驗哲學作為概念工程的“調校師” 124
第五章 面相觀看與概念改造 131
第一節(jié) “面相觀看”是否是一種“概念工程”? 133
第二節(jié) 面相觀看能否概念化:知覺與概念 138
第三節(jié) 面相觀看能否概念化:語詞與概念 145
第四節(jié) 面相觀看:消極治愈或積極建構 151
第六章 重建“知識”概念 159
第一節(jié) 標準知識論模式 161
第二節(jié) 知識論的“理論者問題” 165
第三節(jié) 知識論的檢視者視角和問詢者視角 174
第四節(jié) 重建知識論的方案 182
第七章 概念與世界的匹配 191
第一節(jié) 堪培拉方案的“定位問題” 193
第二節(jié) 定位問題與概念變化 197
第三節(jié) 堪培拉方案是一種有限的概念工程 203
第四節(jié) 消解定位問題 209
第八章 概念創(chuàng)發(fā)能否還原為概念分析 217
第一節(jié) 概念工程的兩難 219 第二節(jié) 兩種典型的概念分析 224
第三節(jié) 德勒茲對概念創(chuàng)發(fā)的界定 229
第四節(jié) 概念創(chuàng)發(fā)的不可還原性 234
第九章 羅蒂式概念改造 243
第一節(jié) 羅蒂式概念變革:從字面義到隱喻 245
第二節(jié) 兩種概念工程:真理導向和效用導向 250
第三節(jié) 判準難題 255
第四節(jié) 概念變革的判準:理性的或激情的 259
第十章 理論智慧是一種概念能力 267
第一節(jié) 理論智慧與實踐智慧 269
第二節(jié) 基于命題性知識的理論智慧觀 273
第三節(jié) 基于能力之知的理論智慧觀 282
第四節(jié) 基于概念能力之知的理論智慧 285
附錄 卡爾納普的“概念精確性準繩” 295
第一節(jié) 卡爾納普的方法論:“精釋” 297
第二節(jié) “精釋”的四標準之辨 301
第三節(jié) “精釋”的困境 304
第四節(jié) “精釋”的出路 308
參考文獻 315
后記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