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代的墨家學派甚為重視談辯活動,發(fā)展出了以“察名實”“別同異”“明是非”為特色的邏輯思想。近代以來,學人或采取比較研究法,或采取歷史與文化詮釋法,對其進行了多角度的挖掘與詮釋,形成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多元結論,但也衍生出了諸多需要進一步辨析的問題。本書以西晉學者魯勝提出的“同異生是非”論題為綱領,對墨家邏輯思想中的“名實”“同異”“是非”等主題進行了再詮釋。本書認為,墨家對“以名舉實”“以辭抒意”“以說出故”的自覺探究,包含有“類”“真”“矛盾律”等邏輯知識;而“辟、侔、援、推”等論式的合理運用,則需要建立在對事物或言辭之間的同異關系的正確把握之上。墨家邏輯思想主要表現為一個以幫助論者辨明是非為目的,以研究證明和反駁中所使用的各種論式為基本內容,以事物或言辭之間的“類同”“不類之異”關系和“以類取,以類予”原則作為正確使用論式的根本保證,并注重名言間內涵和語用聯系的非形式化學說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