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中國人對韓國的認知慣在“我者”與“他者”之間來回搖擺。 時而將其視作曾經的“屬國”與如今的東亞近鄰,時而又將其歸入“西方陣營” 或“全球北方”。不論偏向哪一側,都難免導致韓國認知的失衡與失焦。 本書雛形為北外亞洲學院朝鮮語專業(yè)《朝鮮半島地區(qū)研究》的課堂講義。貫穿始終的一個核心問題是,韓國何以為韓國?第一部分聚焦其近代轉型,考察在19 世紀末“西勢東漸”浪潮下,朝鮮半島近代轉型的嘗試與挫?。坏诙糠志劢蛊涿褡逭J同,把握近代以來韓國民族主義的形成與演變,尤其關注深刻影響當代韓國民族認同的朝鮮半島分裂體制;第三部分聚焦其社會變遷,關注韓國經濟模式的演變,以及伴隨經濟結構變化而發(fā)生的流行文化、家庭形態(tài)、性別關系等社會文化地殼變動。簡而言之, 本書旨在多層面、多角度梳理并審視韓國的現代化轉型,力圖把握那些使其不得不如是的淵源與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