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論城事百年:別太把西湖理想化

城事百年:別太把西湖理想化

城事百年:別太把西湖理想化

定 價:¥39.80

作 者: 子張
出版社: 古吳軒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54619025 出版時間: 2024-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別太把西湖理想化》集郁達夫、徐志摩、李叔同等社會各階層各領(lǐng)域人士,以不同眼光、不同角度、不同語言風格的多層次、體驗式講述,圍繞杭州近現(xiàn)代以來歷史變遷、社會變革的線索,呈現(xiàn)在歷史風煙中杭州人的生活狀態(tài)、民風民俗、文化態(tài)度,以及永遠在發(fā)展變化中的杭州城市形象。

作者簡介

  子張,本名張欣,山東萊蕪人。先后就讀于泰安師專中文系、山東師范大學和南京大學中文系,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現(xiàn)為浙江工業(yè)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長期從事中國現(xiàn)代文學教學與研究,著有《新詩與新詩學》《歷史·生命·詩——子張詩學論稿》《吳伯簫先生編年事輯》等學術(shù)論著,同時著有《一些書 一些人》《清谷書蔭》《人在字里行間》《入浙隨緣錄》等讀書隨筆集以及個人詩集。

圖書目錄

前  言
第一編 外省游人至杭,如入萬寶山中
徐志摩:白娘娘是個多情的妖魔
徐志摩:我們太把西湖看理想化了
黎烈文:在那里聞到了十余年不曾聞到的故鄉(xiāng)山村的炊煙味道
王統(tǒng)照:漾著的小艇,漾著的心情,漾著的我們兩個浮泛的生命
吳  ?。赫愫?,為我國東南之勝境。城外西湖,名震中外。而物產(chǎn)之富裕,則甲于長江
張恨水:目迷五色,不知何所取舍
舒新城:這樣富有吸引力的西湖,豈僅是可愛的姊姊,而竟是圣潔的情人!
舒新城:杭州有所謂“三冬靠一春”之諺;此時春來,正游人最多之時,但今年則甚寥寥
楊文安:我們沒有領(lǐng)略到月湖雪湖,但是我們體會發(fā)現(xiàn)出一個霧湖,這是我們的成績
蔣維喬:西溪之幽靜,如逸士高人;西湖之秀美,如佳人名士
朱  偰:西湖最盛,為春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象  恭:和朋友偶然談起一游這美麗的都市,欣賞新秋的西湖風光,來調(diào)劑生活的單調(diào)
黃炎培:這時四照閣里散坐吃茶,不假思索、隨隨便便地閑談,要使文人或畫家描寫起來,倒是一場很風雅的“湖樓話雨”
嚴  夢:我多少受過曼殊先生的幾分暗示,浪漫所得,幾首歪詩,兩行熱淚而已!
第二編 三竺六橋,九溪十八澗
錢畊莘:六和塔,在江干月輪山開化寺內(nèi),拔地參天,莊嚴而又雄偉
郁達夫:這城隍山真對我發(fā)生了絕大的威力
郁達夫:杭州城里的大觀,第一要推吳山
郁達夫:現(xiàn)在的花塢,可真成了第二云棲,或第三九溪十八澗了
郁達夫:相約皋亭山下去,沿河好看進香船
郁達夫:玉皇山在杭州,倒像是我的一部秘藏之書
郁達夫:小和山下蛟龍廟,聚族安居二百家
郁達夫:搖船的少女,也總好算是西溪的一景
郁達夫:三竺六橋,九溪十八澗;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蔣維喬:出杭州清泰門東北行六十余里,有地名唐棲,其山曰超山,以梅花著名
蔣維喬:民國五年,滬杭路初開觀潮車時,余即赴海寧觀潮
第三編 先從“杭州人”講起
程 淯:龍井以茶名天下,在杭州曰本山
李叔同:杭州這個地方,實堪稱為佛地
郁達夫:我打算先從“杭州人”講起
郁達夫:我可沒有坐吃老婆飯的福分,不過杭州兩字實在用膩了,改作婿鄉(xiāng),庶幾可以換一換新鮮
陶行知:西湖的危機,已經(jīng)到了不可不注意的地步了
徐寶山:杭州的風俗,向來是趨重于奢侈的一方面:住的房子是華好高大,穿的衣服也色色入時
郭挹清:杭州的環(huán)境,可以使你把壞性子改成好性子
倪錫英:人們,對于杭州的生活,都懷著一種希望和依戀的態(tài)度
爵士等:她以吃面包來描寫愛情,曾傳為一時笑談
經(jīng)亨頤:凡事有緣,我于杭州或者可以用得著一個“緣”字
一  蝶:現(xiàn)在一想及就覺得是具備著怎樣的色、香、味的一種東西的時候,還是在西湖
一  蝶:只要一提起西湖,誰都會聯(lián)想到那白篷的劃子,那是一種很小很小的船
第四編 劫后湖山,陽光終于出現(xiàn)了!
徐蔚南:杭州城站的名稱已經(jīng)廢止而改為“杭州驛”,這三個字則是中國字卻已是日本文了
得  中:兩月余以來,飛機不停地在頭上飛,冷風吹人,沉湎于西子麗色的醉翁,已經(jīng)不見了
張葉舟:我要去張望張望“王道治下”的杭州,同時想見見淪陷區(qū)內(nèi)的爹娘
張葉舟:杭州救亡文化正在積極地秘密開展
蕭  風:西子湖底優(yōu)美秀麗的風光,已不是輕妝淡抹了
陳其英:本是“隔枝楊柳隔枝桃”,但所有桃樹早為敵軍砍盡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