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zhàn)慘敗,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洋務派失勢,以變法圖強為口號的維新派開始了史無前例的變法運動,然而各方勢力在既得利益的驅使下暗中較量,變法最終以宮廷政變收場。學習西方、救亡圖存的初衷不知不覺淪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識,而借改革重新分配晚清這塊利益蛋糕卻是最終目的,更加激烈的派別斗爭在一輪一輪的改革中展開,讓清王朝逐漸走向癱瘓。無論是慈禧太后、袁世凱、李鴻章、?;庶h、滿清權貴,還是親西方勢力、維新派、立憲派和革命派,乃至來自民間的義和團,所有人都被裹挾其中,在權力的漩渦中此起彼伏、此消彼長。而無論是誰,只要踏入權力中心,都將毫無例外地轉變成一種勢力——既得利益集團,參與到各方勢力的殊死搏斗中,最終走向同歸于盡的死局,而封建王朝也將隨著清王朝的轟然倒下走向終章……翻開本書,讀懂北洋水師為何在甲午海戰(zhàn)中連連潰敗、孤立無援,戊戌變法為何淪為戊戌政變,慈禧為何利用義和團攻打列強又最終和列強聯(lián)手撲殺義和團,李鴻章、袁世凱等人為何一再抗拒慈禧“勤王救駕”的詔令,慈禧為何阻止戊戌變法轉過頭來又啟動清末新政和立憲,袁世凱為何既是改革推手又是亡清關鍵,“皇族內閣”掌舵人載灃眼中的“愛國鐵路”因何成為壓垮清王朝的最后一棵稻草……從改革派、保守派和國際勢力十八年的博弈和決戰(zhàn)中,看透晚清的權力格局和崩塌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