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不僅關注1517年在維滕貝格貼出《九十五條論綱》開啟宗教改革的馬丁·路德,更是試圖呈現這個時間節(jié)點的世界是何面貌:1517 年及其前后發(fā)生了什么?當時有哪些重要人物?世俗與宗教的格局如何?當時的貴族與普通民眾生存狀況如何?人們是如何思考的,他們如何解釋自己看到的和不理解的事物?他們的行為產生了怎樣的后果,某些事件何以成為影響深遠的決定性時刻?洪堡大學教授、早期歐洲史專家席林的論述對象在世俗與宗教、經濟與軍事、社會與心理、思想與物質之間穿梭,帶領我們進入1517年所處的世界——從德法西意的歐陸、陌生的莫斯科、崛起的奧斯曼帝國,到明朝中國、中美洲的阿茲特克帝國,感受這個時代的權力格局與生存狀況,貨物與財富的流動,思想的動態(tài)與新的發(fā)明發(fā)現,以及社會各階層的心態(tài)與認知。在這一時刻,政治上,近代歐洲國家的權力格局正式形成、政治組織形式逐漸產生;快速變化的現實世界促使人們對于社會和良治有了新的思考;人們的認知仍然籠罩在宗教和超自然的理解之中;宗教改革開啟的教派分立即將打破傳統社會結構,醞釀一個多世紀的動蕩與沖突,歐洲社會也將走向多元化和世俗化;外部世界的刺激開拓了歐洲人的視野,并將推動歐洲內部的變革。在多重線索的意義上,現代世界由1517年開啟。這本書語言流暢、敘述生動,為讀者們還原了一個變革破曉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