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西琴(Alfred Westharp,1882-1952),又名衛(wèi)中,即“捍衛(wèi)中華文化”之意。德國人,家境優(yōu)越,父親為德國銀行家;先在德國慕尼黑大學攻讀音樂學和心理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音樂心理學;后受蒙臺梭利影響,轉而研究音樂教育及音樂感受。1913年,因仰慕中華傳統(tǒng)音樂及文化,選擇來華考察,而后作為思想家、教育家、音樂家在民國時期文化教育界活躍了25年,曾經名噪一時;其首篇教育論文即由嚴復幫忙翻譯并獲得中國教育學界諸多贊賞;因對孔子、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崇拜而被保定直隸高等師范學校聘為音樂教習;后帶領學生到太原第五屆全國教育會聯合會大會演奏中國《詩經》中的幾章受閻錫山青睞,聘為山西大學教授、山西外國文言學校任教務主任等。其與中國近代教育名人蔡元培、胡適、陶行知、黃炎培、梁漱溟等均有密切往來;在《最后的儒家》一書中,梁漱溟將其稱為“唯一的外國朋友”。衛(wèi)西琴本人在歐美漢學界也有一定的影響,與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等均有一定的交往。本書是由百年來國內和國外對衛(wèi)西琴在華期間生活和的言行的各種介紹、回憶、評論和研究文章組成(共48篇)。本書采取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既不諱言其缺點,保留時人對其負面評價;也收錄他的朋友學生等對其贊賞的文字。近現代的有嚴復、王云五、梁漱溟、馮沅君等;現當代的又埃德加·斯諾、智效民、黃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