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傳記社會各界人物臺海情緣:一個家族的歷史見證

臺海情緣:一個家族的歷史見證

臺海情緣:一個家族的歷史見證

定 價:¥158.00

作 者: 徐博東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22528953 出版時間: 2024-05-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28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家族艱苦奮斗、悲歡離合故事,也是中華民族不屈抗爭、尋求解放、追求國家統(tǒng)一故事。徐父徐森源出生于蕉嶺,青年時代投身于抗日救亡運動??箲?zhàn)勝利后,赴臺從事極其危險的地下工作,后僥幸逃脫國民黨特務的追殺,但仍在香港、大陸為對臺工作繼續(xù)努力奮斗,付出了畢生精力;徐母潘佩卿隨夫赴臺,后因形勢所迫滯留臺灣,含辛茹苦,獨自撫養(yǎng)三個幼子長大成人;作者本人則在大陸出生、成長,自幼失去母愛,歷經(jīng)磨難與奮斗,子承父志,終成臺灣問題研究領域?qū)<业?。本書并有專章集中寫徐森源的革命?zhàn)友鐘浩東、張伯哲、方弢、徐新杰、陳仲豪等臺灣地下黨革命前輩故事。

作者簡介

  徐博東,男,1944年10月生,廣東梅州市蕉嶺縣人。1969年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yè),北京聯(lián)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創(chuàng)院院長、歷史學二級教授。2008年10月退休。曾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十五”基金重點項目及國臺辦、教yu部、商務部、北京市臺辦等涉臺調(diào)研課題40多項,發(fā)表專業(yè)論文和時事評論數(shù)百篇,出版專著10多部。主要代表作為《丘逢甲傳》(合著)、《臺灣傳統(tǒng)文化探源》、《透析臺灣民進黨》、《臺海風云見證錄》、《史海拾貝——徐博東歷史文集》、《臺灣抗日英烈——羅福星傳》(合著)等。獲第二十二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北京市第八屆哲社科研成果二等獎等各種獎項40多項。1983年度被評為“北京市教育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2004年入圍“北京市教育系統(tǒng)百名優(yōu)秀教師”評選、2005年和2006年先后被授予“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和“北京市有突出貢獻人才”稱號、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手。曾20多次赴臺參訪調(diào)研。曾任主要社會兼職:國臺辦專家組成員、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教yu部政治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臺灣研究會理事、中國社科院臺灣史研究中心常務理事、《海峽評論》(臺灣)、《中國評論》(香港)與中國臺灣網(wǎng)顧問等。

圖書目錄


序一:苦難孕育輝煌         鄭建邦 1 
序二:一曲催人淚下的悲歌      王衛(wèi)星 3 
序三:蕩氣回腸、色彩斑斕的時代畫卷              辛旗 7 
序四:故事 • 歷史 • 情懷     吳彤 10 
序五:歷史長河中的一串絢麗浪花           李振廣 14 
開篇:魂歸故里        1 
第一章 時代召喚——家世與父親求學時期         4 
一、父親出生          4 
二、田祖婆奶姑的故事       8 
三、從窮山溝到海濱鄒魯         9 
四、家庭變故             12 
五、未能“圓房”的童養(yǎng)媳     14 
六、從“蕉中”到“東中”      18 
七、操行“丙”等的學生      21 
八、校學生自治會的“文藝股長”      23 
九、暑假抗日宣傳隊        25 
十、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     35 
十一、山鄉(xiāng)怒火——元宵登高火炬大游行        39 
第二章 抗日救亡——戰(zhàn)斗在羅浮山下                  47 
一、丘念臺與東區(qū)服務隊成立    47 
二、父親參加東服隊         52 
三、挺進潮汕            58 
四、轉(zhuǎn)進惠州            60 
五、初上羅浮            65 
六、后撤橫瀝,再上羅浮      70 
七、“好男好女”          73 
八、棒打三對鴛鴦          78 
九、再撤橫瀝,母親和淼叔加入東服隊             83 
十、三上羅浮,創(chuàng)辦羅浮中學和博西補校            88 
十一、演出白話劇《保衛(wèi)黃河》     93 
十二、東服隊與東江縱隊     98 
十三、喜事連連         102 
十四、三撤橫瀝,東服隊解散   111 
十五、粵東工作團成立,轉(zhuǎn)向?qū)ε_工作              115 
第三章 “白皮紅心”——黨的地下工作戰(zhàn)士         123 
一、拋家別子,投奔東縱未果    123 
二、三青團的“分團書記”     128 
三、基隆中學的“訓導主任”     132 
四、國民黨的“縣黨部書記長”   140 
第四章 禍起蕭墻——臺灣地下黨遭破壞            154 
一、形勢大好,潛藏危機     154 
二、風云突變,“《光明報》案”爆發(fā)          157 
三、虎口逃生,父親驚險撤離臺灣           161 
四、戰(zhàn)斗在香港        167 
五、蔡孝乾叛變,臺灣地下黨遭沒頂之災         168 
六、雪上加霜,新省委再遭破壞     178 
第五章 歷盡劫波——父親的戰(zhàn)友們           185 
一、鐘浩東——拒絕“感訓”、只求一死的“硬漢”       186 
二、張伯哲——犧牲 46 年后才獲追認的革命烈士        196 
三、方弢、張奕明——雙雙遇難的革命伴侶           201 
四、章麗曼——兩次自殺未遂、行刑拒絕下跪的“女硬漢”    207 
五、梁錚卿——拋家棄女赴臺潛伏、血灑刑場的錚錚鐵漢     218 
六、徐新杰——拒捕壯烈犧牲卻被歷史湮滅的地下黨人    222 
七、陳仲豪——《光明報》主編,藏在鴨寮里躲過一劫     231 
八、謝漢光——頂替死人、躲藏深山 38 年終返大陸的奇人     238 
九、黎明華——革命經(jīng)歷,難掩失節(jié)后的愧疚         243 
十、蕭道應——“悲劇時代的悲劇演員”            257 
第六章 骨肉離散——望眼欲穿四十年         274 
一、金蟬脫殼,父親撤離香港     274 
二、孤兒寡母,在臺艱難度日    278 
三、我的多彩與苦澀的童年      287 
四、父親——對臺廣播的“一支筆”         310 
五、弟弟以為父親在“青海勞改營”         319 
六、畝元叔——“彭大將軍”的作戰(zhàn)參謀           322 
七、我與父親團聚在京城     328 
八、“單親家庭”中的三兄弟     340 
九、我的歡樂與艱辛的中學生活     344 
十、我在北大的日子里         371 
十一、母親從“青絲”到“白頭”            390 
十二、我的十年鄉(xiāng)村教師生活   393 
十三、基東三兄弟在臺事業(yè)有成     421 
十四、我走上了大學講臺     425 
十五、畝元叔和父親先后去世     432 
第七章 堅冰解凍——遲來的家庭團聚       441 
一、香江會親             441 
二、子承父志,轉(zhuǎn)向當代臺灣研究              446 
三、母親攜海東返鄉(xiāng)探親、祭祖     453 
四、祖母仙逝,返鄉(xiāng)奔喪     454 
五、母親攜思東全家來京祭奠父親                456 
六、赴臺參訪、探親      460 
七、臺灣研究“更上一層樓”   464 
八、母親去世,赴臺奔喪     473 
尾聲:葉落歸根          478 
后記              483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