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玉音交振陽關譜2017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王士元
人類學生涯回顧/003
語言學的啟蒙階段/004
早期的學術經歷/005
伯克利時期/005
積極主張并力行跨學科研究/008
田野調查及少數(shù)民族語言研究/009
移居香港/009
個人簡歷/015
代表性論著/016
代表作:FOUR PHASE TRANSITIONS IN LANGUAGEEVOLUTION/030
第二章金尺悠鳴杏林春
2018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席煥久
人類學生涯回顧/051
普通的農家子弟/051
不尋常的決定/052
偶然的機會/053
出國深造/055
走進人類學/057
其他工作/061
結語/061
主要論著/063
獲獎情況/070
學術任職/071
代表作:CHEST CIRCUMFERENCE AND SITTING HEIGHT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FROMLHASA,TIBET COMPARED TO OTHER HIGHALTITUDE POPULATIONS/072
第三章格沙致理萬古器
2019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陳淳人類學生涯回顧/093
老三屆的身世/093
跟賈蘭坡先生讀研/097
麥吉爾大學的留學生涯/101
復旦大學的工作經歷/103
代表性論著/110
獲獎情況/119
代表作:從考古學理論方法進展談古史重建/120
第四章稱象分石千里郵
2020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鄭連斌人類學生涯回顧/141
機緣巧合,初次接觸人類學(1981)/143
起步艱難,探索中學習(1982—1996)/143
草創(chuàng)階段,韌性的堅持(1996—2009)/149
漢族體質人類學研究(2009—2013)/155
研究再次轉向未識別民族和南方少數(shù)民族(2013—2016)/157
科技部項目:中國民族表型特征調查(2015—2019)/158
驀然回首,甚感欣慰/161
雛鳳清于老鳳聲/163
人種學問題與維吾爾族體質問題/164
感恩/165幾多喟嘆/166
代表性論著/170
獲獎情況/181
代表作:漢族的身高、體重和身體比例/182
第五章 雪球滾積中華體
2021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徐杰舜人類學生涯回顧/219
出生:河姆渡人的子孫/219
求學:成為人類學家岑家梧先生的關門弟子/219
工作:相思湖畔“圓夢”民族研究/221
學術之樹常青:我的學問之道/232
人類學:我學問之道的學術燈塔/239
以寄語為結語/241
注釋/242
主要論著/243
代表作:論族群與民族/249
再論族群與民族/259
第六章滄海橫流南島情2022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鄧曉華
人類學生涯回顧/269
我的童年/269
知青生活/270
初識語言學/270
考入華中工學院開啟學術生涯/272
在廈門大學的三十年歲月/273
探索語言人類學新境界/275
代表性論著/281
主持主要的項目/283
以第一作者獲得的主要獲獎成果/283
主要海外研究經歷/283
代表作:壯侗語族語言的數(shù)理分類及其時間深度/284
第七章 山野秘辛繪奇畫
2023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獲獎者——莊孔韶人類學生涯回顧/305
莊孔韶先生學術概述/305
莊孔韶先生小傳/308
根植中國經驗,汲取古典智慧/316
強調跨學科,凸顯“不浪費”/318
胸懷國際,經世致用/320尾語/321
莊孔韶近期作品(2019—2023)/323
獲獎情況/324
代表作:文化表征的多元方法與跨學科實驗——1979—2020年人類學團隊研究的歷程與思考/325
第八章水鄉(xiāng)私語書同文
2024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獲獎者——潘悟云
人類學生涯回顧/347
早年苦難/347
引路名師/348
上古漢語/356
文明探源/361
注釋/369
主要論著/370
代表作:THE VOICED AND RELEASED STOP CODAS OF OLDCHINESE/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