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相關研究綜述
三 研究內容
四 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一章 近代西藥東來與中藥改良之發(fā)端
第一節(jié) 近代之前的外來藥物
第二節(jié) 近代西藥地位之確立
第三節(jié) 中西醫(yī)藥早期之交流
第四節(jié) 中西對立之激化與中藥改良之發(fā)端
小結
第二章 本草與生藥——近代中藥的基原鑒定及相關研究
第一節(jié) 近代開展中藥基原整理工作的背景
一 中藥辨正的傳統和近代面臨的新任務
二 東西方生物學及生藥學知識的傳入
第二節(jié) 外國學者在華開展的本草研究工作
一 伊博恩及其本草注釋工作
二 日本學者的本草考證工作
第三節(jié) 趙燔黃及其“新本草”
一 從事生藥學教育及主編《現代本草生藥學》
二 對中藥進行全面整理的嘗試:《中國新本草圖志》
三 按自然分類系統整理本草:《祁州藥志》及其他
第四節(jié) 近代中國植物學家對藥用植物的研究
一 裴鑒及其《中國藥用植物志》
二 鐘觀光及其本草考證
三 國立中國醫(yī)藥研究所與《滇南本草圖譜》
第五節(jié) 中藥栽培的發(fā)展及相關研究
一 近代中藥栽培的新局面
二 各高等學校之藥物試植與研究
三 政府機構主導的藥物栽培及改進
第六節(jié) 工作成效與存在的問題
小結
第三章 “有效之藥”與“可通之理”——近代中醫(yī)對中藥藥化學、藥理學研究的反應
第一節(jié) “辨氣味”與“辨質”
一 中藥傳統藥性理論概述及其近代困局
二 “辨質”觀念的提出與中藥化學研究的興起
第二節(jié) 民國時期的中藥藥化學及藥理學研究
一 研究工作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二 中醫(yī)界的批評
第三節(jié) 采新說以詮陳言:近代中醫(yī)對傳統藥性理論的再解讀
一 “代名詞”理論
二 “四氣五味”新解
三 法象理論之“科學”解說
第四節(jié) 有是證、用是藥;近代中醫(yī)對經驗的回歸
一 輕理論、重經驗的改良派
二 近代以效用分類的中藥學著作
三 傳統與新知
小結
第四章 科學國藥——近代的中藥西制與劑型改良
第一節(jié) 中藥西制之背景與濫觴
一 中藥西制之背景
二 中藥舀制之萌芽
第二節(jié) 煎劑改良:機器煎藥與代客煎藥
一 粹華制藥廠之機器煎藥
二 煎藥之改良與代客煎藥之興起
第三節(jié) 成藥西制:佛慈藥廠的主要工作
一 佛慈藥廠之創(chuàng)建
二 佛慈藥廠之主要工作
三 佛慈藥廠之社會影響
第四節(jié) 新劑型的出現:以中藥注射劑為中心
一 注射劑之使用及影響
二 中藥注射劑之出現
小結
結語 從本草學到中藥學
附表 近代幾部中藥學著作對中藥效用的分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