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第 1章 對巖土設計參數(shù)的研讀與使用 1
1.1 巖土勘察報告提供的地基承載力是否可以商量 1
1.2 對巖土勘察報告的研讀與使用 2
1.3 地基基礎的設計理念 9
1.4 基于研讀巖土設計參數(shù)的樁基礎優(yōu)化案例 10
參考文獻 17
第 2章 天然地基與復合地基 18
2.1 基礎埋深突破規(guī)范要求的天然地基優(yōu)化設計案例 18
2.2 基礎埋深突破規(guī)范要求的復合地基設計案例 25
2.3 關于基礎埋深突破規(guī)范要求相關問題的進一步探討 31
2.4 單向偏心荷載作用下地基承載力驗算的控制因素 36
2.5 強腐蝕地質條件下的地基處理方案———以某軟基處理工程為例 37
2.6 地基處理后地基抗震驗算怎樣做 40
2.7 平整場地整體開挖10m后,地基承載力能否考慮10m的深度修正 41
參考文獻 41
第 3章 樁基礎 43
3.1 樁基正常使用與承載力檢測的邊界條件差異 43
3.2 關于設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下建筑樁基礎豎向承載力的探討 48
3.3 嵌巖樁豎向承載力規(guī)范計算方法的討論 53
3.4 嵌巖樁最小樁長問題 59
3.5 樁身壓屈效應和樁負摩阻力的疊加問題 61
3.6 是否可以突破《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 94—2008)規(guī)定的最小樁距 62
3.7 新老不同樁型的樁間距及承載力取值問題 65
3.8 關于《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 94—2008)中重要性系數(shù)的疑惑 66
3.9 關于設計試樁的幾點疑問 67
3.10 柱腳彎矩大而軸力小,不慎采用了單樁應如何處理和補救 69
3.11 人工挖孔樁工程是否可以剪力墻下布置單樁 70
3.12 水泥土復合管樁項目實踐經驗總結 71
參考文獻 76
第 4章 基坑支護 78
4.1 如何通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反算土的內摩擦角及黏聚力 78
4.2 基坑被動區(qū)加固構造要求、計算參數(shù)取值及質量檢測要求 79
4.3 基坑支護設計典型問題———以某基坑支護設計方案為例 84
4.4 關于基坑支護排樁箍筋的配置問題 89
4.5 半巖半土的基坑支護設計———審視開挖堅硬巖石的必要性 90
參考文獻 90
第 5章 地基變形計算與沉降觀測 91
5.1 必須進行沉降計算、變形設計的范圍 91
5.2 地基土三個力學模量的正確使用 92
5.3 “強風化花崗巖”持力層可否套規(guī)范的“較破碎巖體”而不驗算其沉降 96
5.4 必須開展沉降觀測的范圍 97
5.5 沉降觀測數(shù)據反演案例 99
5.6 地下室抗浮沉降觀測案例 102
參考文獻 107
第 6章 對基礎設計中地下水浮力問題的思考 108
6.1 抗浮設防水位和浮力計算 108
6.2 結構抗浮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與結構抗浮策略 110
6.3 抗拔構件設計的幾個問題 111
6.4 地下水浮力的合理利用 113
6.5 確定抗浮構件數(shù)量時安全系數(shù)該放在計算公式哪邊 116
參考文獻 117
第 7章 鋼結構與鋼-混凝土組合結構 119
7.1 嚴寒地區(qū)鋼材質量等級的選用 119
7.2 細說鋼結構計算分析中的那些“阻尼比取值” 120
7.3 拱腳采用鑄鋼節(jié)點的必要性和適宜性 123
7.4 門式剛架的剛接柱腳是否不需要計算極限承載力 125
7.5 鋼結構鑒定報告典型問題———以某門式剛架鋼結構項目為例 125
7.6 大跨度鋼結構與下部混凝土結構合模計算 128
7.7 普通鋼構件是否不得與不銹鋼構件直接接觸 130
7.8 組合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層間變形控制 134
7.9 關于鋼柱腳錨栓錨固長度的思辨 136
參考文獻 140
第 8章 專題技術問題分析探討 141
8.1 多層工業(yè)廠房可變荷載地震組合值系數(shù)的取值 141
8.2 如何計算復雜結構平面的附加斜交水平地震作用 147
8.3 關于考慮斜向風荷載的若干建議 149
8.4 框架梁外伸的懸臂梁算不算框架梁 152
8.5 針對填充墻豎向分布不均勻的結構層間側向剛度比補充驗算方法 154
8.6 “單跨框架結構”案例分析 156
8.7 盤點結構設計規(guī)范中的那些“相關范圍” 159
8.8 “舊樓原圖續(xù)建”案例分析 162
8.9 加固改造過程中鑒定機構與設計院職責劃分 164
8.10 土內摩擦角地震修正的由來與用途 165
8.11 抗震措施是否包括關于房屋最大高度的規(guī)定 167
8.12 高度大于60m的高層建筑,幕墻設計的基本風壓值是否應提高 168
8.13 設計單位自己做的數(shù)值風洞試驗,是否可以作為結構施工圖設計依據 169
8.14 對房屋建筑工程,如何執(zhí)行《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標準》 172
8.15 陡坎回填了是否還需要考慮地震作用放大 173
8.16 在臺地邊坡處打了護坡樁是否還需要考慮地震作用放大 174
8.17 建筑抗震地段與不良地質作用是什么關系 175
8.18 規(guī)范中抗液化措施為何缺少“甲類抗震設防建筑” 177
8.19 大地下室上多塔樓的地基基礎設計等級怎么定 177
8.20 地下室頂板施工道路等效荷載的復核驗算 178
8.21 關于開合屋蓋結構的文獻綜述 179
參考文獻 184
第 9章 對部分通用規(guī)范條文的思辨 186
9.1 樓蓋振動舒適度控制 186
9.2 游泳池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設計措施 188
9.3 與地下水、土直接接觸的構件是否處于“潮濕且含有氯離子的環(huán)境” 189
9.4 地下室頂板上的覆土是否需要滿足“壓實系數(shù)不低于0.94”的要求 190
9.5 地下室頂板喬木種植區(qū)域的覆土荷載 192
9.6 場地特征周期如何進行插值 193
9.7 地震作用的近場效應系數(shù) 196
9.8 高層建筑風振舒適度 198
9.9 關于錯層結構的新強制性條文 200
9.10 地下室混凝土抗?jié)B等級是否要不低于P8 201
9.11 水池結構的防水混凝土要求 203
參考文獻 204
第 10章 工程質量安全事故的經驗教訓 205
10.1 對某新建18層住宅樓樁基整體失穩(wěn)、被爆破拆除的感悟 205
10.2 某在建廠房坍塌事故的經驗教訓 209
10.3 補償收縮混凝土的失敗案例 212
參考文獻 217
第 11章 危大工程設計專篇與施工配合 218
11.1 設計單位(設計人員)對工程施工安全的責任 218
11.2 對危大工程設計專篇出現(xiàn)缺項的處罰 218
11.3 危大工程設計專篇的內容要點 221
11.4 危大工程設計專篇中容易遺漏的常規(guī)環(huán)節(jié) 225
11.5 從設計層面應該認定為危大工程的特殊環(huán)節(jié) 231
11.6 施工配合———案例的啟示 236
參考文獻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