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001
2 熱軋現場調查與分析006
2.1 軋制工藝分析 006
2.1.1 軋制單位內帶鋼寬度分析 006
2.1.2 竄輥工藝分析 007
2.1.3 彎輥工藝分析 009
2.1.4 模型參數設定分析 010
2.1.5 比例凸度分配 011
2.2 軋輥調控能力分析 012
2.2.1 輥件接觸區(qū)長度分析 012
2.2.2 工作輥凸度調節(jié)能力分析 013
2.3 軋輥磨損測量分析 014
2.3.1 精軋上游工作輥磨損測量 014
2.3.2 精軋下游工作輥磨損測量 015
2.3.3 粗軋R1工作輥磨損測量 015
2.3.4 粗軋R2工作輥磨損測量 017
2.3.5 支承輥磨損測量 018
2.4 軋輥熱凸度測量分析 019
2.4.1 軋輥溫度及變形基本情況 019
2.4.2 工作輥表面溫度測量 021
2.4.3 工作輥熱變形 022
2.4.4 工作輥復合輥形分析 023
2.5 板坯測試分析 024
2.5.1 粗軋中間坯厚度測量與分析 024
2.5.2 全機架中間坯測量與分析 025
2.5.3 熱軋線板坯溫度測量 026
2.5.4 精軋出口帶鋼溫度分布 028
2.6 軋線冷卻水系統(tǒng)分析 030
2.6.1 軋機冷卻系統(tǒng) 030
2.6.2 冷卻水管道堵塞情況 031
2.7 本章小結 033
3 高溫塑性變形行為研究035
3.1 材料介紹 035
3.2 實驗方案 036
3.2.1 生產現場取樣與試樣制備 036
3.2.2 熱膨脹實驗方案 037
3.2.3 熱壓縮實驗方案 037
3.3 熱膨脹實驗結果與分析 038
3.3.1 實驗結果 038
3.3.2 熱軋階段相變過程分析 039
3.4 熱壓縮實驗結果與分析 041
3.4.1 實驗結果 041
3.4.2 電工鋼熱塑性變形規(guī)律 042
3.5 本構關系模型 044
3.5.1 流變應力與材料本構關系模型 044
3.5.2 電工鋼高溫壓縮過程本構關系模型的開發(fā) 045
3.5.3 Arrhenius型模型 051
3.5.4 BP神經網絡模型 057
3.5.5 模型對比與討論 059
3.6 電工鋼熱軋過程中的變形抗力 061
3.6.1 軋制力計算模型和軋件變形抗力 062
3.6.2 電工鋼熱軋過程流變應力計算 063
3.7 本章小結 064
4 軋制過程仿真模擬065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065
4.1.1 三維輥系彈性有限元模型 066
4.1.2 輥件一體化彈塑性有限元模型 067
4.1.3 軋制過程顯示動力學模型 068
4.1.4 材料模型在有限元仿真中的實現 069
4.1.5 仿真工況設計 070
4.2 輥系變形與應力分布 071
4.2.1 工作輥彈性變形 071
4.2.2 支承輥彈性變形 073
4.2.3 軋制壓力分布 074
4.2.4 工作輥與帶鋼之間的接觸壓力分布 076
4.3 軋件變形與內應力分布 076
4.3.1 帶鋼板廓變化規(guī)律 076
4.3.2 軋后帶鋼內應力分布 077
4.4 帶鋼橫向組織不均勻性分析 080
4.4.1 軋制過程的橫向溫度差 081
4.4.2 橫向溫差對軋制壓力和內應力分布的影響 082
4.4.3 橫向溫差對板形的影響 083
4.5 本章小結 084
5 軋輥磨損與剝落問題研究085
5.1 熱連軋機軋輥磨損的研究 086
5.1.1 軋輥磨損概述 086
5.1.2 軋輥磨損變化規(guī)律 088
5.1.3 軋輥磨損特征分析 091
5.1.4 同寬軋制工作輥磨損模型 093
5.1.5 軋輥磨損對板形的影響 096
5.2 熱連軋機軋輥剝落問題的研究 100
5.2.1 軋輥疲勞概述 100
5.2.2 裂紋檢測與剝落斷口測試分析 103
5.2.3 軋輥表面應力形式 104
5.2.4 全服役期內的輥間接觸應力計算 112
5.2.5 軋輥粗糙表面微凸體的接觸力學行為 115
5.3 軋輥磨損改善與剝落預防措施 122
5.3.1 輥形設計與上機實驗應用 122
5.3.2 高速鋼工作輥的應用 128
5.3.3 同寬軋制竄輥策略 130
5.3.4 軋制潤滑的使用 133
5.4 本章小結 135
6 熱連軋機板形調節(jié)策略與工業(yè)應用137
6.1 板形調控原則 137
6.1.1 板形基礎理論與基本控制策略 137
6.1.2 凸度控制原則 139
6.2 新型變凸度工作輥輥形及其效果評價 141
6.2.1 輥形技術的發(fā)展 141
6.2.2 新型變凸度工作輥輥形開發(fā) 143
6.2.3 板形調控效果分析 145
6.3 變接觸支承輥的板形控制效果 147
6.3.1 輥形設計原則 147
6.3.2 板形調控能力分析 147
6.3.3 工業(yè)應用 150
6.4 支承輥倒角改進 151
6.5 其他措施及應用效果 152
6.5.1 帶鋼目標凸度設定 152
6.5.2 入口凸度設定 153
6.5.3 軋制過程溫度控制 154
6.6 本章小結 155
參考文獻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