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小天體的概況
1.2.2 小天體的探測
1.2.3 引力場模型研究
1.2.4 小天體附近動力學問題研究
1.3 本書創(chuàng)新點
參考文獻
第2章 小天體的形狀熵與周期軌道的搜索方法
2.1 引言
2.2 小天體的形狀熵
2.2.1 平面幾何圖形與圓
2.2.2 空間幾何圖形與球
2.2.3 小天體的多面體模型與等體積均質球
2.3 周期軌道的搜索方法
2.3.1 小天體附近的質點運動方程
2.3.2 周期軌道分類
2.3.3 太陽引力對小天體附近周期軌道及其搜索的影響
2.3.4 利用偶極子模型的搜索方法改進與分析
2.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周期軌道延拓中的多重分岔
3.1 引言
3.2 周期軌道延拓中的分岔組合
3.3 愛神星附近周期軌道延拓中的多重分岔
3.4 不同穩(wěn)定性區(qū)域中周期軌道受擾比較
3.5 周期軌道延拓中的收斂特性
3.5.1 216Kleopatra
3.5.2 22Kalliope
3.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擬周期軌道的周期性定量分析
4.1 引言
4.2 擬周期軌道的定量分析方法
4.2.1 基于李雅普諾夫指數(shù)的分析方法
4.2.2 基于頻域分析的熵方法
4.3 簡化動力學模型下軌道的分析
4.3.1 Henon-Heiles系統(tǒng)中的軌道
4.3.2 圓限制性三體系統(tǒng)中的軌道
4.4 小天體附近軌道的分析
4.4.1 艾女星附近的擬周期軌道,
4.4.2 格勒夫卡星附近的擬周期軌道
4.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不規(guī)則小天體表面躍遷動力學與毛細作用
5.1 引言
5.2 不規(guī)則小天體表面平衡與表面運動動力學
5.2.1 光滑表面上的動力學
5.2.2 非光滑表面上的動力學
5.2.3 表面平衡的個數(shù)與穩(wěn)定性
5.2.4 小天體表面顆粒的黏滑動力學
5.2.5 小天體光滑表面平衡的計算
5.3 不規(guī)則小天體表面跳躍動力學
5.3.1 軌道運動
5.3.2 表面碰撞動力學
5.3.3 表面跳躍動力學的數(shù)值方法
5.3.4 小行星6489 Golevka表面躍遷動力學行為計算與分析
5.3.5 跳躍運動的蒙特卡羅模擬與探測器軟著陸模型分析
5.4 小行星表面裂縫中的毛細作用以及在小行星433 Eros中的應用
5.4.1 小行星表面毛細管中的液體高度
5.4.2 引力有效勢和引力坡度分布
5.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不規(guī)則小天體密度變化下的引力場環(huán)境與平衡點
6.1 引言
6.2 不同密度值下小行星的引力場與平衡點
6.2.1 密度值2.43g/cm3對應的引力場參數(shù)
6.2.2 密度值1.63g/cm3對應的引力場參數(shù)
6.2.3 密度值1.0g/cm3對應的引力場參數(shù)
6.2.4 三種情形討論
6.3 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不規(guī)則小天體外形變化下平衡點的變化與分岔
7.1 引言
7.2 小行星243 Ida主星不規(guī)則形狀模擬與引力場環(huán)境確定
7.3 小行星243 Ida外部形狀變化過程中平衡點的Hopf分岔
7.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不規(guī)則小天體轉速變化下平衡點的化生與湮滅
8.1 引言
8.2 轉速變化下不規(guī)則小天體平衡點的化生與湮滅機制
8.2.1 擁有5個平衡點的小天體平衡點的湮滅
8.2.2 擁有7個或9個平衡點的小天體平衡點的湮滅
8.2.3 擁有5個平衡點的小天體平衡點的化生
8.3 算例
8.3.1 243 Ida
8.3.2 951 Gaspra
8.3.3 2867 Steins
8.3.4 216 Kleopatra
8.3.5 101955 Bennu
8.3.6 1996 HW1
8.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質量瘤對小天體引力場中平衡點的影響
9.1 引言
9.2 小天體質量瘤模型的構建
9.3 單層質量瘤對平衡點的影響
9.3.1 單層相似質量瘤
9.3.2 單層球形質量瘤
9.4 多層質量瘤對平衡點的影響
9.4.1 多層相似質量瘤
9.4.2 多層球形質量瘤
9.5 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A 式(4-28)的證明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