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是個古怪的地方,對一切都無動于衷,冷冰冰,如同封存在糖漿中,人個個都跟鬼一樣。我在那里待了兩年,那兩年總結下來無非是這樣——在大學當留子:在這里,我是一個無人了解、無人在意的外國人,沒人知道我人生履歷中重要的部分,但都知道我不會永遠待在這里。在課上當混子:好多我這輩子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單詞,盡管這么說顯得我像個白癡。直到今天,我仍驚嘆于這些單詞的存在。在街上當溜子:我沒完沒了地閑逛,終于有勇氣和力氣去做一件事——承認并且意識到自己越來越像個乞丐。 意義?沒什么意義,這兩年注定在我人生中沒有任何位置。如果你問我,為什么現(xiàn)在還要竭力回憶、努力寫作,我也許會說我不知道,也許會騙你說:一切都將被抹去,但一切都需要被講述至少一次。 —————— 1983到1985年,馬里亞斯在牛津大學講授西班牙文學。四年后,他出版了小說《萬靈》。書中,一個從未透露姓名西班牙人來到牛津的“萬靈”學院任教。這位敘述者“我”和馬里亞斯一樣,都擔任了兩年外教,講一樣的課,住一樣的金字塔形房子。他們都愛在舊書店找奇奇怪怪的書,和神神叨叨的人打交道。不僅如此,這兩位都于9月20日出生在馬德里,都有三個兄弟姐妹,也都是作家。不過相似之處就此打住,馬里亞斯表示一切僅為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本書基本上由以下兩部分組成:1)“我”的胡思亂想;2)“我”的胡說八道。虛虛實實、迂回綿密而充滿黑色幽默的敘述,令讀者既困惑又著迷。 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馬里亞斯錯失獎項,卻贏得王位——因《萬靈》的問世,他于1997年被正式加冕為國王(King of the Kingdom of Redonda),《萬靈》也成為一本名副其實的傳奇之書:文學不僅照見現(xiàn)實,還改寫了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