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是世界文學的殿堂級作品,更是德語文學的巔峰之作。第一部共計4612詩行,散文60行。整本首次出版于1808年,成文過程長達近40年。第一部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其一為學者劇,其二為格雷琴劇。學者劇不僅集學者、學院諷刺之大成,而且預示了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走向和問題。格雷琴劇上演了浮士德在小世界的情感經歷,具體說,是此時作為貴族青年的浮士德與平民少女格雷琴的“愛情悲劇”:浮士德的誘惑導致無辜少女格雷琴犯罪,遭受“滅門”之災。第二部主體作于1825年至1831年間,是老年歌德的集大成之作。上演“大世界”,即公共領域事物,涉及廣泛。政體形式、經濟金融、學院學術、歷史更迭、軍事作戰(zhàn)、圍海造陸、海外劫掠等被悉數(shù)搬上舞臺。囊括歌德時代乃至整個近代史上德國和歐洲的重要事件。 譯文注釋以知識性解說為主,分為邊注與腳注;每場(幕)前置簡要“說明”,是為題解,及對成文史、情節(jié)、詩歌戲劇形式的簡要說明;大多場(幕)后置“簡評”,摘要該處所涉問題,追加評述。